片刻之後,袁可立見所有人都已到齊,便神色凝重地開口說道:“諸位,此次事件牽連極為廣泛,關乎大明的江山社稷。
咱們務必同心協力,方能妥善應對。”
隨後,袁可立大手一揮,下令出發。
隨後,近三萬人馬浩浩蕩蕩地朝著山西進發。
因這事兒牽連極廣,涉案人員眾多,為儘快抵達,一路皆是急行軍,眾人全部騎馬前行。
為此,江寧幾乎抽調了京營現有戰馬的一大半。
當大軍出城之際,眾多百姓紛紛前來圍觀。
人群之中,有人認出了大軍裡素有“袁青天”之稱的袁可立,還有那位極愛為百姓主持公道的江寧江大人,以及有著“活菩薩”稱呼的魏公公。
更有人眼尖,認出了信王朱由檢,百姓們不禁紛紛交頭接耳,驚歎道:“此次大軍出城,朝廷出動了這麼多重臣,連當今皇帝的親弟弟都隨軍出征,也不知究竟要去做什麼?”
大軍浩浩蕩蕩駛出京城之際,魏忠賢突然皺著眉頭,開口說道:“江大人,咱家總覺著咱們似乎把什麼事兒、什麼人給忘了,可這腦袋一時半會兒怎麼都想不起來。”
江寧聽聞,不禁陷入沉思,片刻之後,他笑著寬慰道:“魏公公,本官也有同感。
但一時間實在想不起來,不過想來也無妨。
咱們這近三萬人馬,又有什麼事兒擺不平的?
除非咱們直接出關,跟建奴、蒙古打上一仗。”
隨後,大軍浩浩蕩蕩地踏上了行程。
與此同時,內閣的薛國觀接到了聖旨,當看到那代表無上權力的尚方寶劍時,他頓時激動不已。
自從被江大人舉薦進入內閣,薛國觀除了處理日常事務,確實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政績。
此番前往江南,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大乾一場,絕不能辜負江大人的舉薦之恩。
此時,內閣首輔孫承宗有些無奈,內閣總共就三人,如今袁可立前往山西,薛國觀又要奔赴江南,就剩下他這“光杆司令”了。
但孫承宗心裡也明白,這兩件事都關係重大,容不得絲毫馬虎。
他簡單地向薛國觀叮囑了幾句,薛國觀便匆匆離去。
之後,薛國觀與官應震、朱大典幾人順利彙合,一行人一路趕往天津,與天津總兵何可綱會合後,率領大軍乘船南下。
隨後,薛國觀幾人彙合完畢,即刻啟程前往天津。
一路上,眾多百姓紛紛圍聚過來觀望。
人群中有人認出了薛國觀等人,不禁驚愕地呼喊道:“這是發生何事了?
是蒙古犯邊了,還是建奴打過來了?
朝廷總共三位大學士,竟然一下子派出兩位,其他大官也跟著出動不少啊!”
對於百姓們的紛紛議論,薛國觀等人並未過多理會,隻顧一路快馬加鞭,匆匆出城。
沒過多久,百姓們又看到一群官員,足足幾十人騎著快馬,朝著城外疾馳而去。
又有眼尖的百姓認出了戶部尚書郭允厚,忍不住驚呼道:“這到底是什麼情況?
朝廷一次派出這麼多當朝大員,怎麼連戶部尚書都親自出馬了?”
郭允厚此刻急得滿頭大汗,心中暗自埋怨:“江大人啊,你好歹等我老郭一下!
我老郭就回去集結了一下人手,你倒好,居然自顧自先走了!”
然而郭允厚又怎會是輕易放棄之人,畢竟他可是當著皇帝的麵,以項上人頭做了擔保的。
隨即,他一咬牙,對著身旁的畢自嚴開口說道:“畢大人,你率領人手迅速前往天津,與薛閣老會合。
本官這就沿路去追江大人。
此次事情務必辦得漂漂亮亮,到時候咱們戶部的日子也能好過不少。”
畢自嚴點頭應下。
隨後,兩人出城之後,兵分兩路,一路朝著江寧的方向急追而去,另一路則是去追趕薛國觀。
騎兵出動,速度遠比步兵要快得多。
當天夜晚,江寧一行人一路急行軍,徑直趕了將近百裡路程,才停下稍作休息。
所有人都隻是和衣而臥,並未安營紮寨。
原因很簡單,時間緊迫,實在沒那閒工夫。
即便是江寧幾人,也不過是簡單吃了些麵餅,便圍坐在火堆旁。
雖說經過一整天的奔波勞碌,但幾人臉上卻絲毫未顯疲倦之色。
好在江寧早已習慣騎馬,不然就這一路的顛簸,非得要了他半條命不可。
簡單用過飯後,江寧站起身來舒展了下身子,這一路奔波著實把他累得不輕。
他轉頭看看身旁眾人,卻見一個個精神奕奕。
魏忠賢左手拿著麵餅,右手悠然地把玩著兩顆文玩核桃;溫體仁則與袁可立討論起接下來該如何展開行動。
信王朱由檢正虛心地向自己的老師黃道周請教各類問題,王府總管王承恩則在一旁小心伺候著。
隨後,江寧踱步到趙率教身旁,笑著開口問道:“趙將軍,依你之見,咱們此去第一站,去哪兒較為合適?”
趙率教想都沒想,脫口而出:“先控製張家口,而後直撲大同城。
隻要拿下張家口,大局便定了。”
江寧追問道:“趙將軍,這是打算來個關門打狗?”
趙率教聽聞,嘿嘿一笑,說道:“江大人,這些通敵賣國之徒,都是借張家口把軍械、糧草等物資轉運出去的。
張家口必定囤積了大量的物資糧草,而且它是出關的必經之路。
屆時咱們率軍把張家口一圍,那些家夥就隻能乖乖束手就擒,洗乾淨脖子等著挨宰咯。”
江寧不禁暗自感慨,這老趙平日裡看著沉默寡言,像個悶葫蘆,可打起仗來,不僅心狠手辣,鬼點子還層出不窮。
喜歡天啟朝第一攪屎棍請大家收藏:()天啟朝第一攪屎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