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加更一章??兄弟們順便打一下卡】
這幾日,京城之中著實發生了不少大事,好在朝廷有意壓製,故而在百姓當中並未掀起太大的波瀾。
先是宮中的劉太妃身染重病,藥石無醫,最終不治身亡。
這位劉太妃,雖無太後之名,卻在後宮執掌大權。
然而她的離世,宮中卻並未因此引發太大的動蕩,一切喪葬事宜反倒從簡處理。
沒過幾日,便匆匆下葬了。
緊接著,一樁醜聞爆出——劉太妃之弟劉岱,在守孝期間竟留戀青樓,還犯下諸多不法之事。
朱由校得知後龍顏大怒,當即下旨剝奪劉岱一切官職與賞賜,並將其全家逐出京城。
江寧收到此消息後,並未有太大反應,他心裡清楚,這位官至左都督、獲賜蟒袍玉帶的劉岱,人生已然開始走向末路,進入倒計時了。
不過,朱由校也還算給了幾分麵子,好歹讓其保留了一份體麵。
而後,魏忠賢的開山大弟子王承恩,奉命查抄前任司禮監掌印大太監王安的家產。
對於這位早已失勢、人走茶涼的王公公,朝中官員對此事並未太過在意。
但江寧從錦衣衛處得到消息,王承恩此次差事辦得極為漂亮。
江寧暗自猜想,這其中必定少不了魏忠賢在背後出謀劃策,否則以王承恩老實憨厚的性子,還真未必能把這差事辦得如此妥帖。
至於王安的家產,聽聞竟足足查抄出近八百萬兩白銀,不出所料,這些錢財全部被充入皇宮大內。
隨著《天啟時報》在京城正式發行,刹那間,百姓們一片歡呼雀躍。
錦衣衛特意安排的說書人,每日手持報紙走街串巷,為普通百姓繪聲繪色地講解著上麵的各類趣聞軼事。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報紙頭條發布的聲明,更是令百姓們激動得難以自已。
原來,深居皇宮大內的皇帝,時刻都將他們這些底層百姓放在心上。
儘管當下朝廷麵臨諸多困境,日子並不好過,但皇帝仍帶領著一眾忠心耿耿的文武大臣,夜以繼日、不遺餘力地為百姓能過上好日子而殫精竭慮。
一時間,朱由校的人氣急劇飆升,京城內外皆尊稱他為“聖人天子”。
而魏忠賢的口碑更是一路水漲船高,之前那些鋪天蓋地抹黑他的流言蜚語,瞬間如過眼雲煙般消散得無影無蹤。
就連不少曾被誤導的百姓,也紛紛“由黑轉粉”,開始對魏忠賢的功績讚不絕口。
讓江寧更為驚歎的是,張文和這小子果真是個鬼才,他為魏忠賢編排的幾段戲文,在京城內外迅速走紅。
諸如《魏公天津智鬥貪官》,將魏忠賢刻畫成鐵麵無私、勇鬥奸佞的形象;《魏公鐵麵無私辨忠奸》,《魏公山西斬貪官》更是把魏忠賢塑造成了大明朝的包青天。
一時間,老魏儼然成了正義與公正的化身。
與此同時,前往江南查案許久的內閣大學士薛國觀、官應震、朱大典、何可綱等人,終於返回京城。
他們歸來之時,帶回了多達3000萬兩白銀,以及一眾涉案人員。
江寧與內閣首輔孫承宗得知消息後,親自前往迎接。
眾人剛一見麵,薛國觀便麵露羞愧之色,急忙向江寧請罪。
就連官應震和朱大典,臉色也極為難看,神情中滿是沮喪。
顯然,此次江南查案的過程並不順利,困難重重。
江寧對此倒沒有表現出過多的在意。
他心裡清楚,東林黨人在江南地區經營多年,勢力錯綜複雜,根基深厚得如同老樹盤根,又豈是錢兼益一個人就能輕易撬動的。
隨後,眾人一同返回皇宮,向朱由校複命。
剛一見麵,薛國觀等人便齊刷刷跪地請罪,說道:“老臣等辜負皇上厚望,此次辦差不力,還請皇上降罪。”
對於查抄出三千萬兩白銀的結果,朱由校顯然不太滿意。
畢竟此前山西八大晉商就查出了近一萬萬兩白銀,此外還有土地、田產、房屋等不動產尚未算入,若都算上,少說也還有幾千萬兩。
但朱由校心裡明白,江南地區局勢複雜,東林黨在那裡根基深厚,他也沒指望薛國觀等人去一趟江南,就能把東林黨徹底連根拔除。
於是,他溫和地安慰道:“薛閣老無需自責,你們已然儘力了。
對於江南東林黨人,朕自有打算。”
說罷,朱由校命人為眾人設宴接風洗塵,同時下旨加恩。
晉封薛國觀為光祿大夫、太子太保,賜飛魚服;加官應震為榮祿大夫,賜飛魚服;封朱大典為榮祿大夫,同樣賜飛魚服。
看到朱由校如此厚待,幾人愈發羞愧難當。
與江寧等人在山西血洗整個官場的壯舉相比,他們此次的成績實在不值一提。
宴席之上,幾人紛紛表態,將來定要再下江南,與東林黨人一決高下,不徹底鏟除東林黨絕不罷休。
朱由校微笑著安撫眾人,一時間,宴席之上眾人逐漸放鬆下來,開始講述江南查案經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薛國觀麵色難看,拱手啟奏道:“啟稟皇上,臣等此次前往江南,本以錢兼益案為切入點,試圖將案件擴大。
然而,這些東林黨人早有準備,推出了替罪羊,田建算是徹底被他們舍棄了。
另外,幾家涉案商人也都被推出來頂罪。
至於其他真正的幕後之人,早已將自己摘得乾乾淨淨。
他們實在太過可恨,居然蠱惑百姓,妄圖對抗朝廷欽差。
若不是何總兵率領大軍坐鎮,場麵險些失控。
更有不少商人子弟與學子聚集鬨事,四處抹黑朝廷,宣稱朝廷派遣欽差下江南,是為了搜刮民脂民膏、加重賦稅。
最後多虧官大人當機立斷,派兵將一眾帶頭鬨事的學子捉拿,當場革去他們的功名,還斬殺了一批為首者,這才震懾住了那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