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兄弟,實在不好意思,上一章審核不通過,修改了三遍才通過,今日加更一章,(?_?)(?_?)(?_?)】
聽著鄒元標的話,在場學子皆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過了良久,有學子開口提問:“鄒老大人,倘若今後我等入朝為官,一心想要做事,卻遭受攻擊、謾罵與排擠,又不願同流合汙,此時該當如何?”
鄒元標微笑著回答:“那你們不妨做海瑞那樣的道德君子。
倘若能在朝堂之上站穩腳跟,朝堂便多了一位忠貞賢良之臣。
若是不幸被排擠出朝堂,也切勿自暴自棄,從此朝堂之外便也多了一位道德君子。”
說到這裡,鄒元標突然劇烈咳嗽起來,臉色愈發蒼白。
身旁的官應震和王紹徽見狀,趕忙上前查看。
卻見鄒元標拿出手帕擦拭嘴角,那手帕之上竟沾滿了鮮血。
二人正欲開口相勸,鄒元彪卻笑了笑,說道:“老夫一生授課無數,今日無論如何,好歹也要給這些學子講完這堂課。”
二人無奈,隻好作罷。
隨後,鄒元標再次開口說道:“大家今日前來,希望老夫開壇講課,實則老夫心中有愧。
在你們眼中,老夫或許是忠臣、良臣、賢臣。
但你們卻忽略了,當年老夫初入朝堂為官時,屢屢直言上書彈劾張居正,隨後便被罷官奪職,賦閒在家。
那時,老夫視張居正如仇寇,這一恨,便是四十年。
直到四十年後,老夫才幡然醒悟。
若是此生沒有醒悟,若乾年後,當你們明白當年張居正所做之事是正確的,或許到那時,張居正便會成為賢良忠臣,而鄒元標便會淪為奸佞之徒。”
聽著鄒元標這般自嘲的話語,在場學子皆沉默不語。
此時,鄒元標看著眼前這些學子,忽然笑了起來,說道:“老夫一生才疏學淺,入朝為官卻屢屢得天子重用。
老夫為官數十年,留下過許多美名,也留下過許多罵名,敬我者在於市井,罵我者在於朝堂。
但無論如何,老夫終其一生,隻求家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既為臣子,當為國為民,但求問心無愧即可。
一個真正的讀書人,心中都應有堅定的信念。
上報君王,安定社稷。
下撫黎民,造福百姓。
這便是老夫為官多年悟出的兩句話。
不論是做人還是做官,一個真正的讀書人,應當將一生奉獻給最初的理想,並且麵對任何艱難險阻都永不屈服。
不管今後他人如何評論,我們都要做到‘問心無愧’這四個字。
為官如此,做人亦是如此。
老夫如今已至古稀之年,為官多年,但有一點與當年的張居正相同,絕不會將個人榮辱看得比理想更為重要。
縱然遭受他人攻擊、謾罵、排擠,也不會放棄最初的那份理想,那是我們讀書人應有的傲骨與理想。”
說到這裡,鄒元標整個人意氣風發,在場學子無不為之動容。
說到此處,鄒元標一陣劇烈咳嗽,緊接著便癱倒在地。
王紹徽和官應震見狀,心急如焚,趕忙上前將他扶起。
在場的學子們見狀,也都紛紛站起身來。
鄒元標難地起身,顫抖著擦拭嘴角的鮮血,隨後緩緩說道:“如今老夫這身子骨,怕是不行了。
但還有最後幾句話,要交代給你們。
老夫希望,將來你們個個都能成為張居正那般的治國良才,而非像老夫這樣庸碌半生,毫無建樹。
同時,也希望你們能如海瑞一樣,做堅守道德的君子。”
話未說完,鄒元標便直接昏了過去。
官應震、王紹徽等人驚慌失措,趕忙讓人將鄒元標抬回欽差行轅。
在場學子無不為之動容,更有甚者,跪地抱頭痛哭。
他們本隻是想聆聽這位當世大儒、道德君子講課解惑,卻未曾料到,老大人重病在身,仍強撐著為他們授課,這很可能就是老大人此生最後的教誨了。
學子們無不潸然淚下,紛紛跪在欽差行轅之外,久久不願離去。
回到欽差行轅後,在大夫的緊急救治下,鄒元標緩緩蘇醒過來。
看著身旁的眾人,微微苦笑,說道:“老夫大限將至,不過如今心願已了。
東林,這個老夫親手造就的毒瘤,終於被徹底鏟除。
然而,想要大明實現中興,前路依舊布滿艱難險阻,希望諸位能夠砥礪前行。
隻恨老夫無法再與諸位並肩作而行,但即便在九泉之下,老夫也會為諸位祈禱,等待大明重現中興盛世。”
聽著鄒元標番話,官應震、王紹徽、張維賢,就連向來心狠手辣的田爾耕,也不禁為之動容。
這時,張維賢趕忙勸慰道:“鄒老大人,您先彆說了。
大夫正在熬藥,您身子並無大礙,休養一段時間就會好起來的。”
鄒元標輕搖了搖頭,說道:“這身子骨,老夫自己清楚。
老夫一生才疏學淺,入朝為官,卻屢得天子重用,這對老夫來講已是大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今東林已被老夫親手葬送,老夫也了無遺憾。
還請諸位替老夫上轉告陛下,治國如烹小鮮,切不可急功近利。
大明立國至今,已近二百六十載。
自古中華大地,無不亡之國,這是天道輪回。
大明或許已如垂暮老人,但它承載著我漢人的傲骨。
當年神州陸沉,蒙元入主中原,將人分四等,視百姓如牲畜,百姓苦不堪言長達百年。
太祖皇帝英明神武,以布衣之身,曆經十五載奪天下,建立大明。
或許大明如今仍有諸多弊病,但它不該就此走向滅亡。
這是我們先輩舍生忘死創建的大明,身為後人,我們絕不能拋棄它。
哪怕前路荊棘滿布,我輩也義不容辭,定要匡扶社稷,讓百姓安居樂業。
老夫此生最大的幸事,便是年輕時見識到張居正這樣的治世能臣,海瑞這樣的道德君子。
如今暮年,又能得見當今陛下如此英明神武,還有江寧這般經天緯地之才,老夫此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