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老魏拿汪直和江寧作比較,在場眾人都沒人敢接這個話茬,江寧本人則以無聲表達抗議,唯有朱由檢笑出了眼淚。
當天夜裡,眾人休整之時,郭允厚火急火燎地跑去查看江寧繳獲的財物。
沒過多久,他又火急火燎地跑來尋找江寧。
江寧看著神情焦急的郭允厚,不明所以,開口問道:“老郭,你這是怎麼了?
跟被鬼攆了似的。”
郭允厚急切地說道:“江大人,我不是被鬼攆了,是被您給嚇到了。”
江寧眉頭微皺,郭允厚聲音有些顫抖地說道:“江大人,之前您領兵出京時,隻帶了十萬兵馬,為何這次班師回朝,居然足足帶了二十五萬人馬?”
江寧聽了,笑著解釋道:“西南數省土司實行自治,手下兵馬眾多。
朝廷若要實行改土歸流,就絕不能再讓這些土司掌握兵權。
所以我在收繳各地土司兵權之後,將各家土司兵馬打散重組。
給四川總兵杜文煥的兵馬補充到八萬,副總兵秦邦屏的兵馬補充到五萬。
貴州總兵魯欽兵馬補充至八萬。
雲南總兵趙率教兵馬擴充到十五萬。
剩下的全部編入京營,這才從出京時的十萬兵馬變成了現在的二十五萬。
這有什麼問題嗎?”
郭允厚聽完江寧的話,當場臉都綠了,神情急切地說道:“江大人,您怎麼能這麼做呢?
之前京營十七萬人,光是一年的錢糧、軍械消耗,就高達八百萬兩白銀,這其中還沒算戰後撫恤、戰前安家費,以及神機營火器鑄造更換的費用。
這些加在一起,每年消耗就是上千萬兩白銀之多。
您現在突然多帶回十五萬兵馬,這意味著光是京營人馬的消耗,每年就高達兩千萬兩白銀啊!”
江寧聽後,歎了口氣,說道:“老郭,那你有什麼好辦法?
我若不將這些土司兵馬打散重編並帶回來,繼續留在西南,搞不好我前腳剛走,後腳就又叛亂了。”
郭允厚聞言,也覺得頭疼,無奈地歎了口氣,說道:“如今大明立國之初,太祖爺實行屯田衛所製,號稱養百萬大軍而不費百姓一粒米,每名士兵每月也就四五錢銀子的軍餉。
到正德、嘉靖年間,由於衛所軍腐敗、土地兼並,每名士兵的軍餉提到了一兩二錢。
如今,大明九邊將士的軍餉更是高達二兩白銀。
大明從來不缺兵,缺的是銀子啊。
就算朝廷此時九邊有百萬大軍,也養不起呀。”
江寧翻了個白眼,說道:“老郭,你這是老糊塗了吧?
本官早就說過,大明朝不養閒人,更不養閒兵。
之前英國公不是率領宣府總兵黑雲龍、大同總兵楊肇基出關,把卜失兔部搶了一遍嘛,還和林丹汗大戰數場。
所以說,幾十萬大軍可不是擺著看的,以戰養戰來錢最快。
至於銀子的事,你不必操心,年後我就想辦法給你解決。”
郭允厚聽了,目瞪口呆地說道:“江大人,您該不會是想把這些兵馬全都派出去開戰吧?”
江寧嘿嘿一笑,說道:“不然呢?
難道讓他們在京營吃閒飯?”
郭允厚神情激動地說道:“那感情好,那感情好。
今年陛下出兵,本就是為了收複河套地區,奈何林丹汗最後突然出兵。
雖然朝廷大軍也搶了不少牛馬羊等物資,但並未收複河套地區。
明年爭取派遣大軍,一舉將河套地區收回來,這樣咱們就不用再向蒙古各部購買戰馬了,完全能做到自給自足。”
江寧笑著點了點頭,說道:“老郭,我再給你透露個消息。”
郭允厚左顧右盼,問道:“江大人,啥事呀?”
江寧嘿嘿一笑,說道:“緬甸東籲王朝,你知道吧?”
郭允厚點了點頭,說道:“當然知道呀,自從萬曆年間崛起後,就頻繁與大明發生戰事。
奈何國庫空虛,朝廷在雲南的疆土不斷被侵蝕,對此也無可奈何。”
江寧隻是笑而不語。
郭允厚隨即像是想到了什麼,滿臉震驚地說道:“江大人,您在雲南布置了十五萬兵馬,該不會是想著去搶緬甸東籲王朝吧?”
江寧沒好氣地罵道:“老郭,能不能有點上進心,你再大膽猜猜?”
郭允厚徑直站了起來,說道:“我的老天爺,江大人,您該不會是想讓趙將軍率領十五萬兵馬把緬甸打下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