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朕的兄弟呀!
老話說得好,打虎不離親兄弟,你不上誰上,難道讓朕這個皇帝親自上嗎?”
江寧聞言,徹底無語了,隻好說道:“那臣接下來全憑陛下吩咐。”
朱由校點了點頭,開口說道:“江兄,山東這事明裡交給何可剛來處理,但暗地裡必須還得由你來把握,畢竟咱們可不光是要收拾白蓮教這群反賊。”
江寧聞言點了點頭,說道:“陛下放心,臣會妥善安排一切的。”
朱由校滿意地點了點頭,然後拿出一個錦盒遞了過來,笑著說道:“江兄,你看看,這是戶部左侍郎畢自肅按照你的提議鑄造的新錢。”
江寧聞言來了興趣,趕忙上前接過仔細查看。
銅錢個個金燦燦的,分彆是一文、兩文、五文、十文,放在手裡沉甸甸的,顯然用料做工都很紮實。
隨即又拿起銀幣,仔細查看,跟後世的銀元大差不差。
正麵赫然印著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肖像,惟妙惟肖,背麵則印著“大明通寶”以及一兩麵值的數字。
江寧拿在手裡掂了掂,隨後用嘴吹了一口氣,趕忙放到耳邊,隻聽“錚”的一聲,清脆響亮。
江寧將手中的銅幣、銀幣放下,笑著說道:“陛下,這新錢做的確實不錯,不知用料幾何?”
朱由校笑著說道:“銀幣用的是七成銀、一成銅、一成鉛,剩下的一成則是錫。
至於銅錢,經過多次試驗,將你原先的提議改為六成銅、兩成鉛,剩下的兩成則是鋅和錫。
這些比例都是畢自肅查閱曆朝曆代鑄幣的比例以及市場行情,多方考證,最終定下的。”
江寧聞言點了點頭,專業人做專業事。
緊接著,朱由校神情激動地說道:“江兄,朕已經讓畢自肅會同戶部所有官員仔細核算過了。
若是將天下所有的銀兩和銅錢重新鑄造,換成咱們的新錢,銅錢會有所虧損,但白銀絕對是獲利的,雖然不多,但不至於賠本,更重要的是能重新統一天下貨幣。”
江寧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
當年,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以白銀代替實物繳納賦稅,搞起了銀本位。
看似是為了統一稅收,實際上卻是大明中央喪失了鑄幣權。
雖說海外大量白銀湧入大明,但全都被官僚士紳階級牢牢把控,朝廷根本沒有得到多大的好處,反倒加重了百姓的負擔。
這點倒也不能全部怪張居正,畢竟張居正就算天縱奇才,也會受到時代的局限性。
隻能說大明自從老朱開始,稅收製度就存在很大的問題,隻是開國之初沒有顯現出來,隨著時間推移,越到後邊問題越嚴重。
以至於曆史上原本的大明最後活活窮死了。
這時朱由校又接著開口說道:“江兄,上次你提議開辦銀行的事情,朕也讓內閣和八部仔細商議了一番,如今都研究得差不多了。
隻是對於讓人把銀子存到銀行,然後還要支付利息這件事,內閣八部都不太讚同,認為這太敗家了。”
江寧聞言,笑著說道:“陛下,要知道,自從當年張居正主持一條鞭法改革之後,海外西洋諸國的大量白銀湧入大明,可國庫的賦稅卻沒增加多少,這是為何呢?
說到底,這些錢大多都被官僚士紳掌控在手中,朝廷得到的不過是三瓜倆棗。
去年查辦山西晉商通敵賣國一案時,臣可是親眼見到,從那些賣國奸商家中的地窖裡查抄出上百斤重的銀冬瓜,而且數量還不少。
銀子之所以被稱作錢,是因為隻有當它流動、被使用時,才能體現其價值,若隻是放置不用,那它連塊鐵都比不上。”
隨後,江寧又將後世的經濟學知識簡單給朱由校講解了一番。
朱由校聽完,恍然大悟:“江兄,朕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要讓那些官員士紳、富商,還有民間百姓,把手中的錢都存到銀行,然後由朝廷進行運作,讓天下的錢都流通起來,如此才能給朝廷帶來最大的利益。”
江寧聞言點了點頭,笑著說道:“陛下當真天縱奇才,一點就通。”
朱由校臉色微紅,說道:“江兄,朕也沒你說的那麼厲害,不過是比普通人聰明些罷了。”
江寧暗自腹誹,心說自己這位朱兄還是一如既往地不要臉。
隨後,朱由校神情激動地說道:“江兄,之前朕與內閣六部商議後,已將朝廷現有的銀子全部鑄成銀元,銅錢也重新回爐重造。
為了方便這些新幣流通,朕打算給朝廷官員和將士發俸祿時,直接發放新幣,銀元和銅錢各占一半。
為了確保新幣能快速流轉起來,同時還打算借助大明商會和秦商商會發行新錢。
日後朝廷征收賦稅時,百姓可用手中的銀兩和銅錢,找大明商會和秦商商會兌換朝廷鑄造的新錢。
所以銀行這事必須儘快落實,咱們不能隻依靠大明商會和秦商商會,它們說到底隻是兩家商會,無法代表朝廷。”
江寧聞言點了點頭,一臉正色地說道:“陛下放心,這件事交給臣,一定趕在年前把銀行相關事宜辦妥。”
朱由校滿意地點了點頭:“江兄好好乾,朕絕對不會虧待你的。”
江寧聞言翻了個白眼,心說:“你虧待我的還少嗎?”
江寧深知,一旦銀行開辦起來,大明的財政狀況必將得到極大改善,而不再像當下這般,一味依靠他和老魏四處抄家來解決財政難題。
如今朝廷已下旨,將各地的鑄錢局儘數廢除,鑄幣權全收歸京師戶部。
並且在發放新幣之後,嚴禁像從前那樣隨意剪開使用。
如此一來,等於是徹底掐滅了各地官府在收取賦稅時克扣“火耗”的源頭,實現了“火耗歸公”。
至於這其中蘊含的巨大利潤,身為熟知後世情況的江寧,自然是再清楚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