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汗因初戰失利而大為惱火,召集一眾將領仔細商議後,突然意識到一個關鍵問題。
氣的當場罵娘,之前自己與大明本是相親相愛一家人,如今拔刀相向,全是卜失兔這個混蛋惹的禍。
要不是這老家夥沒事兒跑到大明邊境騷擾掠奪,去年大明也不會大動乾戈。
結果倒好,卜失兔見勢不妙,立刻向自己求救,自己當時居然豬油蒙了心,還真跑去幫忙,結果與大明反目成仇。
可氣的是,這卜失兔一看情況不對,直接跑路了。
雖說大哥幫小弟出頭本無可厚非,但卜失兔隻是名義上臣服於自己,這些年自己從未從卜失兔部得到過多少好處。
而且卜失兔作為土默特部名義上的首領,跑路去了喀爾喀,他手下那些人全是見風使舵的牆頭草,不僅不幫忙,還在一旁看熱鬨。
想明白問題的關鍵所在,林丹汗氣得差點破口大罵。
於是,他立刻派人前往喀爾喀給卜失兔傳令,要求他即刻率領本部人馬火速前來支援。
更是放話,卜失兔要是膽敢不來,他林丹汗豁出去了,立馬轉頭先送卜失兔長生天。
同時,他又讓人以卜失兔的名義向河套地區各部傳令,調集兵馬前來支援。
畢竟如今這形勢,已經到了即分高下,也決生死的地步了。
要是不咬牙硬磕到底,自己在草原上的威信就徹底完了,更何況大明那二十萬大軍也不是吃素的。
…………………
另一邊,努爾哈赤率領四旗人馬,目標直指科爾沁。
雖說此前科爾沁與自己眉來眼去,但並未明確表態,一直在自己和林丹汗之間搖擺不定。
努爾哈赤決心這次一定要讓科爾沁給個明確說法,不然就兵戎相見。
此時,察哈爾部也嚴陣以待。
畢竟去年努爾哈赤就吞並了他們不少部落和人口,本以為能安穩一陣子,沒想到今年他又來了。
為此,林丹汗派遣大將哈圖率領五萬兵馬,駐守在察哈爾部,同時也是防備小弟反水。
當卜失兔收到林丹汗的傳令後,整個人都呆住了。
自己都已經放棄土默特部首領的身份跑路了,林丹汗居然還不放過自己。
如今林丹汗與明軍大戰正酣,卜失兔實在不想摻和,但無奈自己如今身處喀爾喀,這可是林丹汗的勢力範圍。
自己要是敢拒絕,都不用林丹汗調大軍回來,光是他手底下的人就能把自己生吞活剝了。
無奈之下,卜失兔隻能咬牙下令集結部眾,前去支援林丹汗。
與此同時,盤踞在河套平原的蒙古各部,在收到明軍與林丹汗大戰結果的消息時,也收到了林丹汗傳來的命令,要求他們集結部眾與自己會合,並且明確告知他們,卜失兔已經在來的路上了。
一時間,這些蒙古各部陷入了糾結之中。
畢竟此前因為林丹汗強製推行黃教改信紅教,他們與林丹汗的關係就已經很僵了。
如今林丹汗同時麵臨遼東努爾哈赤和大明的雙重打擊,還要拉他們一起墊背,這讓他們心中憤恨不已,直罵娘。
對於卜失兔這個一直跪舔林丹汗的首領,他們早就不把他當回事了。
但就當下的形勢而言,林丹汗隻能硬著頭皮繼續打下去,否則,他這個蒙古大汗恐怕就得退位讓賢了。
於是,在後續的日子裡,何可綱和滿桂率領大軍與林丹汗的部隊接連展開數場大戰。
雙方在戰場上互有勝負,然而,大明此次出動了二十萬大軍做足了準備,在兵力和物資上更經得起消耗。
反觀林丹汗這邊,雖說號稱有十萬鐵騎,卻在戰鬥中越打越少。
這一情況讓盤踞在河套平原的土默特各部驚恐不已。
他們沒想到大明軍隊何時變得如此勇猛,倘若林丹汗被打敗,大明轉頭對付他們這些小部落,他們又如何能抵擋大明的雷霆之怒呢?
可要是出兵幫助林丹汗,他們又不願意去當炮灰。
一旦自身實力損耗過重,到時恐怕會被其他部落吞並。
於是,不少部落紛紛派人去聯係大明,表示願意向大明稱臣,隻求大明不要對他們動武。
…………
就在大同城外戰事激烈、雙方打得不可開交之際,朝鮮那邊也陷入了困境。
黃台吉和杜度率領兩旗人馬,將朝鮮軍隊打得節節敗退、抱頭鼠竄。
朝鮮派出去的大軍兵敗如山倒,毫無抵抗之力。
駐紮在皮島的毛文龍密切關注著朝鮮的戰況。
在得知皇太極和杜度已經在朝鮮掠奪了大量糧草後,毛文龍便開始琢磨著怎麼截下這批糧草。
他與手下將領經過一番商議,決定等皇太極和杜度領兵返回赫圖阿拉時,在鴨綠江上動手。
畢竟建奴鐵騎雖然強悍,但不擅長水戰,總不能讓騎兵直接衝進鴨綠江與自己對抗吧。
更何況,他毛文龍海賊王的名號可不是吹出來的。
到時隻需派遣戰船趁機搶奪糧草,就算搶不到,一把火燒了這批糧草,那也算是大功一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然而,此時的朝鮮內部正爆發了一場重大危機。
朝鮮國王李琿並非以嫡子身份繼承王位,且未獲大明冊封。
他上位後,不僅幽禁嫡母、殘害兄弟,還大力重用大北派人士,致使朝鮮局勢動蕩不堪。
此外,李琿在大明與後金之間采取中立政策,這引起了大明的強烈不滿,為他的覆滅埋下隱患。
於是,西人派的金瑬、李貴等人瞅準時機發動政變,擁立李琿的侄子綾陽君李倧繼位,並將李琿流放至江華島。
西人派因擁立之功,得到李倧重用,隨後便對大北派人士展開打壓與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