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過多久,兩萬緬軍俘虜被押解到工地,隨行的還有一萬京營士兵。
百姓們得知消息後,紛紛拍手稱快。
朝廷在緬甸打了大勝仗,還俘虜了兩萬人,這可是天大的喜訊,百姓們乾活也更加賣力。
楊漣和左光鬥當即把最危險的工作安排給這些緬軍戰俘。
起初,緬軍戰俘死活不願乾,楊漣二話不說,當場拔刀殺人立威。
這一下,可把緬軍俘虜嚇得不輕,隻能咬著牙開始乾活,心裡則把征西總兵官趙率教的祖宗八輩罵了個遍。
他們心想,狗日的趙率教,當初說好送他們來大明享福,結果卻是來當苦力的,天殺的趙率教,簡直是大明第一詐騙犯。
於是乎,趙率教在緬軍俘虜心中的信用瞬間破產,所以緬甸俘虜心中默默問候趙率教祖宗十八代。
隨著前來幫忙的人越來越多,原本備好的糧食卻不夠了。
畢竟最初朝廷隻征調了五十萬民夫,可此時黃河沿岸聚集的人數已近八十萬。
於是,巡撫馮嘉會與左光鬥商議後,決定聯名上奏朝廷,請求再調集一些糧食。
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不過這可能不到馮嘉會,對付這種情況他有經驗。
馮嘉會親自拉著左光鬥跑了一遍河南境內的藩王府邸,福王府、趙王府、潞王府、唐王府、周王府“最終目的,倆字化緣”。
幾家王府一開始都不太願意支持,畢竟朝廷對宗室的政策已有很大改變,他們這些大宗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隨意剝削小宗和底層宗室。
不少下轄宗室子弟被朝廷進行了安置,有的種地,有的讀書,有的參軍,有的做生意,各奔前程。
這些王府大宗為此損失不少,如今還要他們掏糧食,自然不樂意。
由於福王朱常洵此時在京城擔任宗人府右宗正,經常寫信回洛陽福王府。
再加上前不久神宗的鄭太妃也被送回洛陽福王府安享晚年,福王世子朱由崧通過與父親的書信,了解了朝廷如今的形勢。
他當機立斷,大手一揮,直接送出五千石糧食,趕緊把這倆瘟神打發走。
朱由崧心裡明白,這糧食自己不送也得送,老爹還在京城呢,要是惹得皇上不高興,他們父子的好日子可就到頭了。
有福王府帶頭,趙王府、潞王府、唐王府多多少少也拿出了一些糧食,但與福王府的五千石相比,相差甚遠。
值得一提的是,周王府同樣送出了五千石糧食,並且周王朱恭枵表示,若有其他需要幫忙的地方,周王府隨叫隨到。
這可把馮嘉會和左光鬥搞懵了,他們心想,自初代周王開始,周王一脈癡迷醫道,但眼前這位周王爺的舉動也太反常了,會不會是吃錯藥了?
福王府捐糧是因為福王在京城宗人府任職,得起到帶頭作用,你周王府跟著湊什麼熱鬨?
其實周王朱恭枵算是比較開明的藩王。
通過送入京師加入皇明衛的周王府下轄宗室,他得知皇上的親弟弟信王朱由檢如今已領兵前往朝鮮,還在皇明衛中明確表示,將來朝鮮就是自己的封地。
朱恭枵立馬察覺到其中的深意。
自永樂朝之後,大明的藩王便不再管事、不再掌兵,整天無所事事混日子。
但皇上的親弟弟既能掌兵又管事,如今還領兵去朝鮮,很可能是在給自己打地盤。
同樣都是老朱家的後代,大家血脈相同,好事不能都讓他們兄弟占了,自己也得有所表示,表明願意為大明出力。
剛好河南巡撫馮嘉會和工部左侍郎左光鬥來了,這可是個好機會,自己得趁機好好表現一番,將來傳到皇上耳中,說不定就有進步的機會。
同時,朱恭枵在心裡暗自把潞王、唐王、趙王罵了個遍,整天混吃等死,腦子都不靈活,這麼好的機會都不懂得把握。
一個個摳摳搜搜的,將來彆說吃肉,能喝口涮鍋水就不錯了,自己怎麼著也得撈口湯喝。
…………
數日之後,在北邙山上,郭允厚看著最新一批從地下挖出的文物,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後吩咐道:“雲鶴呀,你帶著李老鴨把墓道回填了,彆再驚擾墓主了。”
孫雲鶴點頭稱是,領著李老鴨匆匆離開了。
就在這時,向風走了過來,笑著說道:“郭老大人雖是野路子出身,倒還挺講規矩。
一般野路子倒完東西拿了就走,可不會回填盜洞,郭老大人比他們講究多了。”
郭允厚沒好氣地說:“向風風,彆整天野路子長野路子短的,老夫和你們可不一樣,老夫可是大明觀山太保。”
說著,他直接從懷中掏出自己的金牌。
向風接過金牌,仔細打量後說道:“是個老物件。
不過話說回來,據我所知,觀山太保始於大明洪武年間,最初是由青田先生劉伯溫引薦,負責大明皇家園林、宮殿修建的勘輿工作,後來並入欽天監,此後便斷了傳承。
郭老大人,您這塊金牌是從哪來的?
該不會是您私下裡把哪位觀山太保的墓給盜了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郭允厚聽後,沒好氣道:“向風風,你彆在這兒胡說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