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明京師朝堂君臣正為諸事忙得不可開交之時。
遠在南京的戶部尚書侯恂與都察院左僉都禦史熊明遇,也收到了吏部的調令,命他們二人北上赴京,分彆擔任戶部右侍郎與都察院右都禦史。
接到調令的兩人心緒各異,卻都忙著收拾行裝,準備北上赴任。
金陵城外,幾輛馬車相繼彙合,熊明遇一見侯恂,便麵帶喜色拱手道:“大真,真是巧!
你的調令比我早幾日,原以為你已先行一步了,倒沒想到還未動身。”
侯恂神色複雜,拱手回禮:“良孺兄說笑了,小弟處理些瑣事耽擱了幾日,竟有幸與兄同路。”
熊明遇撫著胡須笑道:“既如此,你我便結伴北上,也是緣分。
此次朝廷單單從南京調你我二人進京任職,到了京城,咱們更該多親近才是。”
侯恂苦笑著點頭,轉頭望向繁華的金陵城,心頭湧上一陣悲涼。
當年為攀附東林黨,他放棄留京機會自請南下,在南京好不容易混到戶部尚書的位置,自己也給東林黨人出了不少力。
可短短數年,風雲突變,東林黨遭朝廷強勢鎮壓,大佬或擒或殺,餘眾要麼改換門庭,投效保皇黨,或被發配邊陲之地,徹底邊緣化了。
他本是河南籍官員,非江南本土人士,原不擔心被清算,無非被罷官回家做個富家翁。
可自從獨子侯方域拜了那位江侯爺為義父之後,他在南京官場便成了笑柄。
東林黨人對他冷嘲熱諷,江南派也時常拿他打趣,日子過得如坐針氈。
幾次上奏請求調往彆處,結果都石沉大海。
如今總算得償所願,可京城那邊如今因為遼響一案又殺得血流成河,據說已連殺了數千人,朝廷卻仍未罷手。
再想到兒子侯方域如今在京營任千戶,走了武將的路子,他隻覺前路迷茫。
江南官員視他為叛徒,京城又無半點人脈,唯一的兒子還拜了江寧為義父,讓他名聲掃地。
侯恂悔得腸子都青了,若非這逆子,何至於此?
早知道這逆子如此孝順,當初就該把他打到牆上去。
更讓他難堪的是,離南京赴任,竟無一人前來相送。
多年苦心經營付諸東流,心緒正亂,一旁的熊明遇卻意氣風發。
熊明遇原在京城任職,雖品級不高卻握有實權,當年見朝堂黨爭紛亂,齊黨、楚黨、浙黨、東林黨、北方黨鬥得不可開交,便自請南下避禍。
在南京蟄伏數年,如今終得北上機會,滿心想著做出一番成績。
他有意與侯恂交好,南京官場誰不知侯恂之子侯方域認了京城忠義侯江寧為義父?
這層關係,可得好好利用。
侯恂卻瞧著熊明遇的熱情有些納悶。
這位熊大人素以剛正聞名,在南京數年既不屬東林黨,也非江南本土派,更非混日子的養老派,向來低調,與自己雖相識卻無深交,今日怎麼如此親近?
隨後行至驛站歇腳時,熊明遇自掏腰包備了一桌酒菜,邀侯恂共飲。
侯恂雖然有些疑惑,但還是安置好家眷後赴約。
席間,熊明遇親自為他斟酒,閒聊家常,侯恂有一搭沒一搭地應著。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熊明遇見侯恂滿麵愁容,笑道:“大真,愚兄癡長你幾歲,又同赴京城任職,想問問你,接下來有何打算?”
侯恂沉默片刻,苦笑道:“良孺兄,實不相瞞,小弟也沒什麼打算,隻能走一步看一步。
先前與東林黨走得近,如今東林被滅,江南官員對小弟冷言冷語,京城又無根基,連朝廷調我赴京是何用意都猜不透。
是清算還是頂雷,小弟都認了。”
說罷,歎息一聲,端杯一飲而儘。
熊明遇卻搖頭笑道:“大真,你這是‘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啊。
聽說賢侄方域,認了忠義侯為義父?
可有此事?”
侯恂聞言,頓時麵紅耳赤,恨不得找地縫鑽進去,卻還是咬牙點頭。
熊明遇朗聲笑道,“依愚兄看,賢侄可比你有出息!
想進步,拜個靠山不丟人。
聽說賢侄如今已是京營千戶,京營幾十萬兵馬皆是精銳,將來他的成就定然在你我之上。
即便外放,少說也是個指揮使,手握重兵鎮守一方。
況且有忠義侯這層關係,到了京城,你多與侯爺走動走動,不看僧麵看佛麵,衝著賢侄,他也未必會為難你。
你再好好乾,做出政績,讓陛下與朝臣刮目相看,將來再進一步,也未可知啊。”
緊接著,熊明遇話鋒一轉,接著又道:“你也清楚,‘遼響’一案中,戶部右侍郎魏浚、都察院右都禦史朱大典都被滅了三族。
如今戶部尚書郭允厚雖說能力出眾,但畢竟年事已高,左侍郎畢自肅雖有才乾,可他兄長畢自嚴在稅務部任尚書,陛下斷不會讓朝堂出現一門兩尚書的局麵,畢自肅最多做到左侍郎,日後十有八九外放封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到那時,你以右侍郎之職,隻要有功績,接任尚書之位十拿九穩。
何況如今京城戶部富得流油,國庫收入遠超萬曆年間,要不然朝廷這兩年哪有底氣辦這麼多事?
說到底,都是靠銀子撐著。”
熊明遇一言驚醒夢中人。
侯恂恍然大悟,原來那逆子竟成了自己最大的靠山!
若能借兒子搭上江寧這條路子,將來仕途何止平順,說不定還能接任戶部尚書。
再往下想,如今朝廷的許多規矩已經改了,原本的非翰林不得入閣,如今也變成了非封疆不得入閣。
自己好歹有地方治理經驗,勉強算符合條件,要是將來能夠入閣……
想到這裡,他呼吸都急促起來,連忙舉杯敬向熊明遇道:“多謝良孺兄解惑,小弟感激不儘!”
見侯恂眼中重燃光亮,熊明遇也舉杯笑道:“今後還望大真多多照拂才是。”
侯恂聞言,笑著說道:“良孺兄說笑了,你我自當守望相助。”
兩人越喝越投機,越聊越儘興,一路形影不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