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望城的清晨,被一層薄薄的霧氣籠罩。
李長風與梅蕊早早起身,在客棧用了些簡單的早膳。
昨夜他深思良久,唐玉宣的擔憂不無道理。
楚國朝堂局勢不明,他這位突然出現的“皇子”,對那些早已紮根於權力中心的楚皇其他子嗣而言,無疑是巨大的變數,是潛在的威脅。
若大張旗鼓以乾國使臣身份,持國書入京,固然能得官方接待,但也必然瞬間成為眾矢之的,無數雙眼睛會盯上他,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在摸清楚國底細、見到楚皇之前,過於高調絕非明智之舉。
“梅姐姐。”李長風放下茶杯,目光沉靜,“使臣印信和國書,由你謹慎保管。我們……扮作普通乾國商旅,低調入京。”
梅蕊微微一愣,隨即了然。她跟隨唐玉宣多年,深知宮廷鬥爭的險惡,立刻明白了李長風的顧慮。
“公子思慮周全。隻是如此一來,覲見楚皇之事,恐怕要多費周章。”
“無妨。”李長風淡淡道,“先入玉京,安頓下來,再圖後計。當初天策將軍遙相聲援,我既然來了,也該去拜見感謝一下。順便……讓他帶我去見楚皇。”
梅蕊點頭:“一切聽公子安排。”
兩人隨即在城中尋了間不起眼的成衣鋪,換下了身上料子尚可的衣物,改穿尋常布衫,李長風更是將代表悟玄書院弟子身份的信物收起,隻做尋常遊學士子打扮。
梅蕊也卸下了些許銳氣,扮作同行的家姐模樣。
兩人牽著馬,隨著人流緩緩出了北望城南門。
官道寬闊,車馬粼粼,南來北往的商旅、行人絡繹不絕。
越靠近玉京,這股繁華氣息便越濃厚。
行出約莫十餘裡,路旁出現一個頗大的茶鋪,挑著“清泉茶”的布幡,在初夏的微風中輕輕搖曳。
時近正午,日頭漸毒,茶鋪裡外坐了不少歇腳的行人,人聲嘈雜,夾雜著各種口音。
李長風與梅蕊對視一眼,決定在此稍作休息,飲些茶水,也讓馬匹喘口氣。
他們將馬拴在茶鋪外的係馬樁上,找了個靠邊的空桌坐下。
店夥計麻利地送上兩碗粗茶,茶湯渾濁,帶著一股廉價的苦澀,但在此刻,倒也解渴。
李長風端起茶碗,目光不經意地掃過茶鋪。
形形色色的人等在此彙聚,有大聲談笑的腳夫,有低聲商議的行商,也有像他們這樣風塵仆仆的旅人。
他的耳朵微微一動,捕捉到了鄰桌幾人帶著明顯乾國北方口音的談話。
那桌約莫有七八人,為首的是一名四十多歲、麵色黝黑、眼神精明的漢子,穿著綢緞褂子,像個商隊頭目。
他身旁坐著一位老者,像是賬房先生,另有幾名護衛模樣的壯漢,以及一個穿著淡紫色衣裙、低著頭默默喝茶的少女。
那少女約莫十八九歲年紀,身形纖細,雖然低著頭,但偶爾抬眸間,能看見一雙清澈靈動的眼睛,肌膚白皙,容貌甚是秀麗。
“爹,過了前麵那片林子,再有大半日就能到玉京了吧?”少女聲音清脆,帶著一絲期待和旅途的疲憊。
那頭目模樣的漢子“嗯”了一聲,語氣帶著寵溺:“快了快了,紫霞再忍耐些。到了玉京,爹帶你去吃最好的酒樓。”
“聽說玉京的綢緞比我們乾國的還要華美呢……”女子低聲嘟囔著,眼中閃著光。
李長風心中微動,原來是同鄉。
在異國他鄉聽到鄉音,總有一份天然的親近感。
不過他並未打算主動攀談,隻想安靜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