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座雄關。”回南關城頭之下,薑遠仰著頭看著眼前這座高大宏偉的城池心生感慨。
從燕安城出發,磕磕絆絆曆經兩千餘裡,今日終於到了此地。
回南關位處於山穀之中,兩側山巒重山疊嶂,陡峭如削,其關牆如巨龍蜿蜒於狹穀之間,堅石築就,關門狹窄,僅容數騎並行,似巨獸之口,扼守著咽喉要道。
薑遠看著眼前巨大的城池關卡,這才明白黎元城為何說這回南關可稱天險,身至關前這才親身體會,難怪能將北突人拒在此關外這麼多年。
城頭上插有一將旗正迎風招展,旗上上書“上官”兩個大字,由於是內側城頭,值守的兵將不多,隻有十數名年歲稍大的兵卒在城頭來回走動。
“道爺,這城頭插的是將旗,為何不是帥旗?”薑遠問道。
黎元城道:“上官重之鎮守在此為邊關守將,又不是出征的大元帥,怎會掛帥旗。即便是帥旗,一般不出戰時,帥旗掛軍營之中,隻有大帥親臨城頭督戰,帥旗才會出現在城頭。”
薑遠哪懂這個,聽得黎元城解釋,這才懂了一點點,看來還得多學習,免得日後讓他人嘲笑連常識都不懂。
從高大的城門進得城來,眼前又是另一幅景象。
關內街道縱橫有序,街道兩旁居然店鋪林立,各種布做的招牌坊子隨著微風搖曳,喧鬨的街道裡儘現人間煙火。
薑遠還在這繁鬨的街市中看到了一些身穿異服的胡人,以及朝商開設的店鋪。
若不是時不時有整隊帶著刀槍穿著甲胄的兵卒巡查而過,薑遠幾乎懷疑自己還在興州府。
“道爺?這是邊關?”薑遠看著眼前的景象瞪大了雙眼。
在薑遠這種來自京都燕安的土鱉之想象中,關邊就應該是那種滿城都充滿肅殺之氣,風一吹過漫天黃沙,兵卒甲胄披身刀出鞘弓弦搭箭,路過一隻狗都要被盤查一番,稍有不對就拔刀將其砍成兩半。
但眼前的景象顛覆了薑遠的想象,這城池規模和繁榮,與關中腹地繁榮的富庶小縣城都不相上下。
黎元城看著薑遠這副沒見過世麵的樣子,沒好氣的說道:“都說讀萬卷書如行萬裡路,你這胸無點墨的紈絝,哪知這其中道理。”
“喂,道爺,說話就好好說,你不損我幾句,你會折壽?”薑遠見黎元城鄙視他,立即反擊。
黎元城摸著山羊胡須道:“你這紈絝,對我大周地物風貌半點不知,實屬正常。”
“這回南關,顧名思義,關外是北,關內屬南,入了這關便算是真正到了大周富庶之地。身在北方草原、大漠的大周商人與旅者,回返此地,就算是離開了苦寒之地,進入了溫曖之鄉。”
薑遠點點頭,心道原來還有這個說法。
黎元城又解釋道:“在鎮遠關、武威山等十餘城失守之前,這回南關雖是險關卻居於後方,也是各地客商貨物的中轉之地,隻是如今回南關直麵北突,此時繁榮景象早比不得先前了。”
黎元城說著說著聲音低沉起來,說到底回南關外那十餘城就有兩座是他手上丟的,此時提起又往自己傷口上撒了一把鹽。
薑遠見黎元城情緒低沉也不好再問,一時間有些沉默起來。
小茹經曆了在章夷縣差點被兵丁搶了去這事之後,變得越發謹慎起來。
雖聽得馬車外喧鬨的各種聲音,也不敢將頭伸出車廂,隻是將馬車窗簾挑開一絲小縫隙往外張望,對這繁華的邊關之地充滿了好奇之色。
薑遠即已入關,便得立即去上官重之的營帳報到,這是規矩,自不可能先找個客棧歇上幾日再報到的道理。
若是如此,若被上官重之知曉,估計腦袋就得掛在城頭上那將旗的旗杆上吹冷風。
薑遠讓胖四去找了家客棧安排老道和小茹住下,自己則騎了馬去上官重之的將軍府報到。
上官重之所謂的將軍府其實很小,就一座稍大的普通宅院,上官重之未鎮守回南關之前,這宅子隻叫鎮邊樓。
薑遠老遠就看到那杆立在門外的將旗,順著找過去倒也方便。
“門口豎旗杆,這他瞄的不是廟嗎?!”薑遠看著將軍府門外的旗杆,不知為何就想到了楊二郎大戰野猴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