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遠歎了口氣,答道:“孩兒覺得整件事中,趙欣是最無辜的。
不管怎麼說,她都是太上皇的親生女兒,陛下的妹妹,小茹的姐姐。
孩兒若是不知道這些隱情,也便罷了,但既然知道了又豈能忍心看她因被人利用,而落得淒慘的下場。”
薑守業聞言沉默了一會:“君子安而不忘危,其中厲害你當要清楚。
趙欣將你與她一起神化,其目的你也清楚。
你以謠言破謠言,雖然澄清了己身,但朝中人心似淵,你若又再次往上靠,如同刃尖起舞。”
薑遠自是聽懂了薑守業話裡的意思。
趙欣散播謠言刻意製造薑遠功高震主,與收儘民心之象,趙祈佑或許不會猜忌。
但朝中的一些大臣,卻是一定會在此事上做薑遠的文章。
此時又正值士族門閥圍攻趙祈佑之時,薑遠與趙祈佑於私,是大舅哥與妹夫加鐵哥們的關係。
於公,薑遠是趙祈佑的謀臣。
出了淮州謠言之事,正好給了士族門閥挑撥薑遠與趙祈佑關係的機會。
薑遠以謠言破謠言,已是給自己洗清了,此時隔岸觀火才是明智之舉。
若薑遠又要給趙欣求情,這豈不是又給了他人借口,甚至會誣陷他與趙欣合謀。
世上哪有被害的人,反過來幫害他之人的道理。
隻這一條理由,就足夠充分。
即便趙祈佑再信任薑遠,也會迫於壓力,降罪薑遠。
當年薑守業提出均田製時,鴻帝雖然雙手雙腳讚同。
卻也敵不住群臣圍攻,被迫讓薑守業去天牢度了一個月的徦。
薑遠卻道:“先前孩兒隻看到了表象,但經過父親大人的推論後,孩兒以為此事必須得管。
此時已不是隻為趙欣了,正如父親大人所說,不管咱們先前的推論是否正確,都需防著端賢親王。
如若趙欣被嫁入某大門閥世家聯姻,反而會讓端賢親王的勢力倍增,到時受苦的還是咱們這些想乾正事的朝臣。
再者,趙欣也不是易與之女子,若她想通了其中的彎彎繞繞後。
她隻會更不甘,會恨上所有的人,她若借助門閥士族的力量為禍,實是難以想象。”
薑遠咂咂嘴,接著說道:“再者,孩兒已引著大周開始工業化,遲早要與門閥士族以及守舊的朝臣有一戰。
要戰便戰吧,此時正好將他們引出來記在小本本上。”
薑守業靜靜的看著薑遠,良久之後才道:“既然你有你的想法,那便去做吧。
世道之難,總需有人來打破這千百年來的僵局。”
但你需切記住,山中無虎之時,你便成了虎。”
薑遠點點頭:“如果可能,孩兒儘量留下一些願意進籠子的虎。”
薑守業見得兒子理解了他的意思,欣慰的笑了笑,拿過桌上的《中庸》放在他手裡:
“此事也不是一時能做成的,你有時間多看看書,古人的智慧可參照一二。”
“孩兒知道了。”薑遠接了那本書,正色回應。
“好了,為父累了,先回去歇息了。”
薑守業抬步出了書房,卻又回頭道:“多給薑家添點子孫,也不負你師父在高原吹冷風之苦。”
薑遠聞言一愣,應道:“我努努力。”
這不是父子間的玩笑,而是出於現實的考量,若薑遠真與趙祈佑將大周門閥掃乾淨了,然後呢?
薑遠說努力是真的努力,騙爹的事又怎能乾,關了書房的窗後,也回房去歇息去了。
第二日一大早,薑遠便起了床,其實他一晚上都沒怎麼睡著。
盤算著如何既能將趙欣救下,又讓他人找不到把柄來誣陷自己。
薑遠眼珠子亂轉,心下卻是有了計較。
與其被動等待,不如先發製人,將水給他攪渾,順帶將端賢親王的路也給他堵死。
依舊是三喜駕了馬車,文益收帶著人護送薑遠,一行人掛著馬燈,在水泥官道上疾行。
這麼早燕安的城門還未開,薑遠讓文益收打出欽差旗號來,以欽差複命的名義將城門叫了開來。
若是以往,遲到了便遲到了,今日卻是不同,薑遠還得先找萬啟明麵授機宜。
緊趕慢趕之下,薑遠終於在太和殿的台階上攔住萬啟明,拉著他在角落裡嘀嘀咕咕了好一陣。
直到太和殿中傳出聲樂之聲,兩人才慌慌張張的上得殿去。
太和殿還是老樣子,文武百官抱著笏板分列兩邊。
一眾朝臣見得薑遠進來,紛紛側目而視。
薑遠歸來,讓一些人皺了眉頭,也讓一些人鬆了口氣。
薑遠落水生死不知的那段日子,許多朝官戰戰兢兢,唯恐趙祈佑遷怒於自己。
那些皺了眉頭的,卻是暗自惋惜,薑遠怎麼就沒死成?
薑遠也抬了目光一掃,卻是見得文官最前端,站著一個穿著親王納言服,虎背熊腰,算不得太老,但發須皆白的老頭。
薑遠隻看了一眼,就知道這老頭是誰了。
大周親王隻有一個,便是趙欣名義上的爹,薑遠雖從未見過,但從那老頭穿一身親王服,就足以斷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也不知道端賢親王在想什麼,雙手攏在袍袖中,連眼皮都沒抬一下。
對薑遠的到來,更沒有回頭看一眼。
“陛下駕到!”
傳禮太監一聲高喝,穿著龍袍戴著通天冠的趙祈佑,邁著龍步從側門而出。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眾百官山呼萬歲,大禮而拜。
趙祈佑目光一掃,見得薑遠在文官隊列中,不由自主的露了個笑:“眾愛卿平身!”
薑遠抖了抖袍服,準備出場了。
他乃代天子巡狩的欽差回朝,按規矩他得第一個出班複命。
在他出班前,若無大事急事,彆人不會搶他的前頭。
“臣,薑遠,奉天命出巡淮州賑災,幸不辱聖命,已將淮州諸事處理妥當,今日還朝複命。”
薑遠大步出班,高舉了奏折與賬本朗聲稟道。
趙祈佑麵帶笑臉:“薑愛卿勞苦,淮州之事擇重言之。”
薑遠奏道:“臣至淮州,見其水患肆虐,淮州府尹江竹鬆,餘同淮州七縣縣令瞞報災情,拒不賑災。
致淮州七縣一府,橫屍遍野流民四起,又欲謀害欽差造反。
朱武關守將,郞顯將軍發兵平叛,全力助臣賑災。
臣遂即開倉放糧,在各縣要道設粥棚五十餘處,並以工代賑重修河堤,活百姓十萬餘,淮州民心已穩。”
趙祈佑聞言輕頜了頜首:“薑愛卿所為,甚得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