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陳丕成見蕭雲驤與彭玉麟侃侃而談,這些言語他半懂不懂。
但他學習天賦極高,在一旁聽得興致盎然。
蕭雲驤聽了彭玉麟的話,歎道:
“先生,看來您並未抓到問題的根源,仍未跳出中國傳統舊式知識分子的見識局限。”
“如今清廷的問題,乃是一個王朝末期的困局,絕非傳統的賢臣明君所能解決。”
言語間似頗為失望。
彭玉麟在曆史上以不治私產、不禦姬妾聞名,秉持“不要命,不要錢,不要官”的原則,一生六辭高職,自稱“以寒士始,願以寒士歸”。
他為人清廉剛直,自負才情出眾,有著中國傳統文人“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的傲骨與執著。
見蕭雲驤這般神態,彭玉麟不禁有些惱怒。
“那在下就洗耳恭聽蕭將軍的高見了。”
蕭雲驤瞧著彭玉麟的神情,輕笑一聲:
“可惜軍中條件簡陋,無酒無茶,無法與先生效仿先賢,煮酒論英雄。”
“不過道理相通,每個大一統且國祚超百年的王朝,興起初期因曆經戰亂,人口銳減,生存壓力較小。”
“開國君臣皆曆經戰火,深知珍惜民力,施政謹慎,故而易現大治之象。”
“到王朝末期,人口膨脹,土地兼並嚴重,利益集團錯綜複雜,各類矛盾滋生。”
“貧者無立錐之地,富者田連阡陌。”
“而後張角、黃巢、李闖之輩揭竿而起,天下大亂,人口大量消亡,新王朝隨之建立。”
“先生,雖說或許有些出入,但中國曆史大致便是如此,對吧?”
彭玉麟聽了蕭雲驤的詢問,略作思索,點了點頭。
但仍心有不甘地回應:
“本朝如今還未到那個地步吧?”
蕭雲驤並未直接作答,繼續說道:
“清廷自康熙朝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到雍正朝實行‘攤丁入畝’,又享一二百年太平。”
“加之洋芋、苞穀、辣椒、西紅柿等西洋作物流入,引發人口劇增。”
“人口從康熙朝的兩千多萬,增至乾隆朝的一億四千萬,如今已達四億三千萬。”
“雖不斷開荒墾田,但人均耕地麵積從順治年間的八畝,降至如今不足兩畝。”
“清廷不僅不引導人口開拓海外,反而閉關鎖國,縱容官吏士紳兼並土地。”
“如今又敗給洋人,還要搜刮百姓以賠付英國賠款。”
“無數赤貧百姓無立錐之地,亦無活命口糧。”
“流離失所,餓斃溝壑、死於饑病者不計其數。”
“就如廣西紫荊山那般彈丸之地,竟有幾十萬人燒炭挖礦。”
“這些人活得豬狗不如,為求生存,隻能反抗這腐朽的清廷。”
“除我們太平軍外,撚軍在河南、安徽崛起。廣東、廣西的天地會建立了大成國。”
“還有雲南的杜文秀、湖南天地會、貴州苗民、陝甘回民等紛紛起事。”
蕭雲驤稍作停頓,看向彭玉麟問道:
“先生閱曆豐富,見識遠超我這山野小子,自然能判斷我所言對錯。”
彭玉麟沉默許久,收起輕視之意,神色黯然地回應:
“你說得沒錯,如今大清已烽火遍地。蕭將軍可有辦法扭轉這局麵?”
蕭雲驤歎了口氣,心中暗道:我又不是什麼天降奇才,不過是個時光逆流的迷失者罷了。
況且,我的辦法能否在這世道施行,猶未可知。
心裡這般想著,嘴上卻道:
“自然有辦法,隻是此刻言之尚早。”
“暫且不說這些,先談談先生熟悉之事。”
“我軍從廣西一路走來,有落單掉隊、負傷無法行動者被清軍捕獲,男子被剖腹挖心、剝皮淩遲處死。”
“女子遭奸淫後,常被強迫裸身遊街,施以騎木驢等酷刑,虐殺致死。”
“孔子倡導‘仁’,孟子宣揚‘義’。”
“清廷總督巡撫大多出身進士,理應深諳孔孟之道。”
“為何卻行此殘暴酷虐之事?”
“不過是妄圖通過這般殘忍手段,嚇阻赤貧百姓加入我們罷了。”
“可見孔孟之道隻是他們獲取功名的工具,孔孟思想的精髓早已被他們拋諸腦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