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不丟失,除非我等全部戰死。”
蕭雲驤慨然表態,依次向諸王行禮後,便退了出去。
在返回蔡公墳陣地的途中,蕭雲驤一路無言,陳丕成與劉昌林默默跟隨。
第二日,太平軍各部接到東王府提拔一批作戰英勇將領的詔令,其中蕭雲驤最為矚目。
眾多貧民踴躍加入,太平軍擴充至戰兵五六萬,加上婦孺老幼,號稱二十萬。
東王給蔡公墳陣地派來兩千新兵,充實蕭雲驤部。
又調撥二十門在長沙新鑄的行軍炮。
加上原有的,蕭雲驤部已有千斤重炮三門,各類行軍炮三十餘門。
翼王石達開部鎮守城西湘江。
西王蕭朝貴部駐守城南妙高峰。
北王韋昌輝部扼守城北八方山。
蕭雲驤部駐防城東蔡公墳。
天王及東王坐鎮城內,隨時機動支援。
蕭雲驤不知太平軍高層為何未執行先前擬定的一路疾進、直搗南京的計劃。
卻也並未氣餒,著手調整本部編製。
蕭雲驤從林鳳祥處請來其弟林紹璋,擔任本部軍師。
將林啟榮、葉芸來、吳定彩率領的旅擴編為師,每師一千人。
親衛旅與攻城旅人數維持不變。
攻城旅不參與常規作戰,發揮其技術專長,鑽研穴地攻城法,以備不時之需。
其餘軍官任命事宜,暫不贅述。
此後十幾天,蕭雲驤全力練兵。
操練結陣而戰之法,熟習旗幟號令,練習火槍火炮操作,演練依托堡壘作戰技巧。
並強調官兵平等,在本部徹底推行有飯同吃、有衣同穿的原則。
九月初,長沙城被粵賊攻破,羅繞典等一眾官員趁夜幕與混亂逃出長沙城,趕赴嶽州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長沙城淪陷,湖廣總督程矞采等一眾官員以身殉國,北京城的鹹豐帝大為震動。
清廷自建國伊始,對戰爭中棄城而逃的地方官員處罰就極為嚴苛。
雖曆經兩百多年,承平日久,文恬武嬉已成官場常態。
但此項規矩依舊被清廷嚴格執行,故而在太平軍征戰過程中,常見死守城池、以身殉城的清廷地方官。
羅繞典、駱秉章等人原以為自己難逃此劫,輕則被革除功名,貶為平民,重則被押解進京,論罪懲處。
沒想到鹹豐皇帝力排眾議,不僅讓長沙城眾官員官複原職,還擢升羅繞典為湖廣總督,總領戰事,負責剿滅禍亂長沙的粵賊。
並授予羅繞典臨陣生殺大權。
諸將若有臨戰退縮、抗命不前者,提督巡撫以下皆可先斬後奏。
一眾忐忑不安的官員接到詔命後,感恩涕零,齊齊朝著北京城方向三拜九叩,山呼萬歲。
羅繞典更是當眾剃掉精心保養多年的飄逸長須,發誓不剿滅粵賊,絕不蓄須。
嶽州城官員士紳聽聞此事,感佩羅大人忠義,紛紛捐錢捐物。
更有熱血悍勇之士踴躍投軍,要隨羅大人討滅粵賊,一時間嶽州城群情振奮。
羅繞典當即在嶽州城整頓兵馬,挑選精銳,籌措糧草軍需。
駱秉章改任湖北巡撫,即刻前往武昌召集、調撥兵馬,支援長沙戰事。
湖南巡撫張亮基留任,責令務必全力協助羅繞典,一雪前恥。
在皇帝詔命與羅繞典軍令的督促下,廣西提督向榮,湖南巡撫張亮基,湖南綠營副將塔齊布。
率領江忠源、和春、秦定三、張國梁等猛將,統率十餘萬清軍,分彆從廣西、貴州、嶽州等周邊省府州縣,向長沙城合圍而來。
注:穴地攻城法,太平軍發明的攻城方法,通過挖地道挖到城牆下麵,填上火藥,點火後將城牆爆破,太平軍進攻桂林第一次使用,到後來太平軍每次攻城幾乎都會使用這種方法。)
喜歡太平天國之東方醒獅請大家收藏:()太平天國之東方醒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