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府衙不遠處,坐落著一座規模不小的院落,約有三四十間房屋。這座大院的前主人曾是重慶城內的一位土豪劣紳,其女婿為朝廷吏部郎中。
這家人便仗著女婿的權勢,在城中橫行霸道、巧取豪奪。
西軍入城後,其家中丫鬟奴仆多達十幾人,聯名上書於西軍政府,指控其欺行霸市、草菅人命。
經調查屬實後,西軍政府將其本人及管家等五六名幫凶處以絞刑,家財除賠付苦主外,餘下全部充公。
如今,這座大院被改造成西軍政府的集體宿舍,前院留出七八間房作為西軍專用驛館。郭實臘等人便被安置在此。
每隔兩日,麻醫生便帶著那名叫雲峰的少年前來為郭實臘針灸,並為其開具中藥一起煎服,治療病情。
這段時間,蕭雲驤辦了幾件事。
將原來的義學和西軍原有的識字班統一起來,創建西軍學堂。
校舍就安排被西軍抄沒的原重慶城裡的富豪人家。
學校分為語文、數學、物理、化學、曆史。
教材就用彭雪梅幫蕭雲驤按腦中的記憶,寫出來的後世的教材。
是的,經過這些時日的努力,蕭雲驤和彭雪梅終於將教材鼓搗出來了。
當然,這些教材都是蕭雲驤提供的閹割版。
不光刪除不合時宜的內容,還把哪些可能暴露還沒發展出來的技術,例如:內燃機,飛機,以及各種未麵世的物理、化學原理等統統刪掉。
相比後世那些全麵且係統的教材,這隻能算一個速成班,培養西軍亟需的新型人才。
數學,物理、化學聘請跟隨郭實臘前來的讓皮埃爾·奧古斯特·杜邦和雅各布斯·亨德裡克·範德梅耶擔任。
蕭雲驤略作考核,又與郭實臘一番商議。
郭實臘說服二人擔任西軍學堂的教師,並愉快的領取了四百兩白銀的推薦費。
語文與曆史課程,則由重慶城內兩位不擅長科舉考試卻學識淵博的學究擔任。
他們承諾嚴格按照教材內容授課,並欣然接受了每年一百兩白銀的薪資。
學堂由曾水源兼任校長,主要負責後勤保障。
首批招收五十名學員,年齡限定在二十五歲以下,並需具備一定的文字基礎。
學員不僅學費全免,西軍政府還提供免費食宿。
第二件是成立西軍醫學院。麻文權出任校長,整合重慶府原有的善堂與西軍內部的醫生資源。
醫學院以中國傳統醫學為基礎,結合西醫經驗編撰教材,實行醫教合一模式。
學生名額同樣定為五十人,學費全免並提供食宿。
具體招生事宜由麻文權全權負責。
第三件是設立西軍軍工局,賴文光暫時代理局長一職。
阿爾弗雷德負責指導西軍工匠,批量生產燧發槍及刺刀。這些技術此時在西方已經非常成熟了。
並實驗蕭雲驤提出的“酸性底吹轉爐煉鋼法”。
儘管這些技術在中國並非全新概念——轉爐煉鋼法已有少數工匠掌握,燧發槍也曾出現在明末畢懋康的設計中——但蕭雲驤仍要求兩名西軍參謀詳細記錄每一步操作流程與規格,並將其標準化、流水化,按照後世工廠的模式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