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城北麵三十餘裡處,十幾匹快馬風馳電掣般朝著樊城奔來。
馬上騎士大多身著西軍戰士裝束,中間卻夾著兩位留著清廷鼠尾辮、平民模樣的騎士。
一位約三四十歲,另一位不過十七八歲。
領頭的騎士,正是西軍近衛第七師偵察連長孫貴鬆,同行的還有陳水生、常勝等米倉道偵察連成員。
這十幾人不顧馬力,死命鞭打戰馬。
因道路平坦,三十餘裡路程,二十幾分鐘便到了西軍營寨旁。
眾人下馬,通過警戒衛兵的口令檢查後,進入營寨。
孫貴鬆對那兩名平民打扮的騎士說道:“同誌,抱歉,按規矩,得蒙上你們的眼睛。”
年長騎士笑道:“孫連長儘管做,我們懂規矩。”
孫貴鬆努嘴示意,常勝立刻從身後背囊掏出兩條布條,蒙住兩人雙眼。
接著,孫貴鬆和常勝帶著兩人在營寨裡胡亂繞了一通,最終來到李秀成的大帳前。
大帳前執勤的李秀成親衛攔住幾人,並對那兩位平民搜身。
孫貴鬆跟親衛說明情況後,獨自進入帳內。
此時,帳內四五個參謀正忙著掛地圖、擺放物品。
李秀成站在剛掛好的河南省地圖前,默默沉思。
“報告!”孫貴鬆進帳,大聲喊道。
李秀成轉過身來,看向孫貴鬆,略作思索,笑道:“我記得你,孫貴鬆,翻越米倉道時的英雄偵察連長,我還給你授過勳呢。”
孫貴鬆一笑,從懷裡掏出個東西遞給李秀成。
“軍長,我們奉命前出五十裡偵察,碰到軍情局的同誌,他們說有緊急軍情彙報。”
李秀成接過,見是一麵用蜀錦邊角料製作的手帕,便叫來帳內一名複姓歐陽的參謀,把手帕交給他。
歐陽參謀從箱中找出放大鏡,仔細端詳手帕後,隨孫貴鬆走到帳外。
他讓孫貴鬆解開兩人眼上布條,拿著手帕問道:“兩江濁清線,落於何處?”
年長的接過手帕,指著某個位置答道:“沙洲東南百丈,濁吞清吐鎖夔門。”
歐陽參謀又問:“其餘年貨價幾何?”
對方立即回答:“白蠟杆三錢換七寸。”
原來,軍情局外出探子,需要向前線大將彙報緊急情報時,自有一套防敵方細作的規矩。
手帕上用不同顏色的川南苧麻絲繡有圖案,不同圖案對應不同暗語,這是固定的。
還有即時更換的切口。
比如此時臨近除夕,第一句切口與除夕有關;第二句暗藏玄機,當時白蠟杆價格約五錢一尺,且白蠟杆與年貨無關。
回答若有一字差錯或順序不對,便可辨彆真假,以此防止敵方細作滲透。
歐陽參謀正是負責李秀成參謀部中,負責辨彆、對接軍情局探子的人員。
見回答無誤,歐陽參謀向兩人敬軍禮,先後握住他們的手:“同誌,方才多有得罪,歡迎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