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嵩燾見曾國藩發問,立刻回道:“回撫台,我已對軍中騾馬進行統一調度,又征集了城裡及附近山民的牛馬,勉強能夠滿足需求。”
“還找來七八位熟悉此山道的山民和馬幫成員帶路,通過此道想來應無困難。”
曾國藩聽後,即刻下令:“今日讓將士們好好過個年。明日一早,後勤輜重先行出發,部隊逐次撤退,務必注意保密。”
郭嵩燾應諾,隨後笑嘻嘻地向曾國藩建議:“滌生,我瞧李續賓是員能征善戰的猛將,此番我們撤走,他孤立無援,留在此地必然覆滅。”
曾國藩心領神會:“我明白,我已與他交談過幾次,今晚我邀他一同過年吧。”
這幾日,恩施城的湘軍攻勢顯著減弱,想來是因過年,清妖將領讓士兵們好好過個年吧。
正月初六,連隔河對峙的湘軍數量都大幅減少,林啟榮和李世賢方覺蹊蹺。
李世賢便率一個旅渡過高橋河,試探性進攻恩施城,沒想到一攻即破。
守城湘軍見他們攻來,未作抵抗便朝東門逃去,遁入東麵群山中的“榮美古道”。
李世賢詢問城中百姓得知,湘軍大隊兩天前就已撤走,僅留少量部隊守城。
他從第二軍借調而來,一心想痛痛快快打一仗,如此結果,難免氣急敗壞,便率一個旅尾隨追擊。
不料卻遭遇湘軍斷後的李續賓部據險埋伏,吃了個敗仗,死傷百餘人。
林啟榮率部趕來救援,擊退李續賓。兩人正準備追擊,卻發現湘軍已撤入茫茫群山中。
山路崎嶇,兵力難以展開,繼續追擊意義不大。
林啟榮留下少量哨探警戒,率軍撤回恩施城,派快馬將戰報呈給蕭雲驤。
兩日後,陳玉成率第四軍抵達,可湘軍早已走遠,三人隻能望山興歎矣。
八日後,蕭雲驤命令傳來:李世賢率部回川南,回歸第二軍建製;
林啟榮部留在恩施掃蕩土匪、安定地方,待西王府地方政權及自衛隊、民兵組織建立後,退守酉陽州,等候出擊命令;
陳玉成部沿來路返回宜昌休整補給,再從宜昌南下,經宜都攻入湖南澧州澧縣),繼而進攻常德府,進逼長沙。
務必不讓曾妖頭有時間在湖南籌集糧餉、訓練兵馬。
總之,西軍與清廷在鄂西施南府的這場戰役,就這般虎頭蛇尾地結束了。
西軍雖占領施南府、打通川鄂古道,但未能殲滅蕭雲驤一心想除掉的曾國藩部,讓其與李續賓部逃脫,為日後攻略湖南增添了阻礙。
1855年2月10日,農曆鹹豐四年臘月廿四,蕭雲驤率西軍第一軍、獨二師及水師黃文金部,抵達長江北岸、荊州城西南20裡處一個名叫李埠的小鎮。
小鎮上原本有千餘名湘軍守軍。見數萬西軍氣勢洶洶殺來,胡林翼不願徒增傷亡,便將守軍撤回荊州城。
於是,小鎮被西軍輕易占領,成了西軍攻擊荊州城的前進基地。
小鎮不過百來戶人家,多是當地農民和漁民。僅有的兩家地主,聽聞西軍將至,早拖家帶口躲進了荊州城。
蕭雲驤毫不客氣,直接占了一家地主的院子作為臨時指揮所。
此時,這家地主的客廳已被西軍參謀人員布置妥當。
蕭雲驤、賴文光、左宗棠、李竹青、林鳳祥、葉芸來、黃文金等數位西軍高級將領,正在此地商議攻打荊州城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