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緩緩落下,白日裡被槍炮聲驚嚇得四處飛散的山鳥,見此刻四下重歸安靜,紛紛撲扇著翅膀歸巢。
眾人心裡都明白,今日雙方剛擺開陣勢較勁,明日必定又是一場殘酷的血戰、苦戰。
晚飯過後,加強營軍法官溫玉林,完成了今日人員傷亡與彈藥儲備情況的統計工作。
西軍此戰傷亡112人,其中輕傷58名、重傷31名、戰死23名;民兵傷34人、戰死8人,吳三省就在其中,兩者合計42人。
當下,西軍剩餘488人,民兵剩470人,總數合計不足一千人。
54式步槍一盒子彈有20顆彈頭,加上火藥、火帽等,整盒重約一公斤。
西軍戰士每場戰鬥前,通常會預帶三盒子彈。
此次先鋒營因情況特殊,補給困難,每人攜帶了六盒。
然而,經今日戰鬥消耗,每人大約隻剩三盒。
若明日戰鬥強度不變,彈藥恐將耗儘。
並且,目前不知何時才能與主力彙合,所以得留存些彈藥,以防出現意外情況。
雖說在桐梓城繳獲了大量的火藥、子彈、火槍等作戰物資。
但這些都是清廷的火繩槍和燧發槍所用的彈藥,與西軍的54式步槍並不通用,目前隻能供民兵使用。
好在關隘內有山泉,且同時繳獲不少糧食,倒也不怕清軍圍困。
入夜時分,張大彪將彈藥問題告知楊喜龍和舒光富,並詢問兩人應對之策。
舒光富嘿嘿笑道:“張營長,其實今日我就想提醒您了,我們還有個更省彈藥的打法。”
張大彪眼前頓時一亮,急切地催促道:“快說,有什麼好辦法?”
舒光富手指向婁山關下。“從關隘到山腳,至少有四五百米的高度。在這個高度上,隨便滾塊石頭下去,隻要碰到人,非死即殘。”
他接著補充,“我和老楊都是山裡長大的,小時候在山上放牛牧羊,沒少往山下滾石頭玩。”
“這地方彆的不多,但石頭管夠。”
張大彪聽後,不好意思地撓撓頭,他生長在成都平原,一時竟沒想到這個戰術。
楊喜龍沒好氣的拍了下舒光富肩膀,對張大彪解釋:“還是有門道的。若石頭過小或扁平,可能滾著滾著,就停在半山腰了;”
“至少要有香瓜大小,越大越好,如能渾圓一些則更佳。一旦滾起來,誰都擋不住,非得滾到山腳下才會停下。”
“咱們壘石牆的石頭,大部分都是可以用的。”
張大彪恍然大悟,問楊喜龍:“這就是你建議我,在關前壘石牆的原因?”
楊喜龍嘿嘿一笑:“軍校課本上說,石牆利於站立射擊,還能遲滯敵軍進攻、打亂敵軍陣型。”
“而且這地方又不缺石頭,所以我才向你建議壘石牆的,倒不是專門為了滾下去砸清妖。”
與此同時,山腳下的塔齊布,也在營帳中召集軍官開會。
今日戰鬥,算上四百敢死隊,他共派五千餘人攻山,最後退回山下的,僅三千六百餘人。
排頭的四百人幾乎全軍覆沒,千總黃世仁當場殞命,屍體此刻還躺在山坡上。
當然,塔齊布也不會把這退下來的三千餘人,全按軍法處置。
一方麵,這些部隊今日的確是儘力了,這點他在山下看得清清楚楚;另一方麵,處置如此規模的人數,說不定會引起軍隊的嘩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