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經濟剝削。
晉商因對滿清建國立有大功,獲特許在蒙族地區經商權,實行高利貸剝削和商業壟斷。
他們賒銷鹽、茶、鐵器等生活必需品給牧民,約定以未來牲畜償還,年利率高達3672。
牧民常因自然災害或市場波動無法償還,被迫以牲畜、土地甚至子女抵債。
滿清流傳後世的檔案中,就有喀爾喀蒙古牧民,因債務被晉商沒收牲畜,導致全家淪為債主奴仆。
晉商還壟斷蒙族市場,高價出售摻假茶葉、劣質布匹,牧民因缺乏選擇權,隻能接受。
g國博物館,保存的一本19世紀晉商賬本顯示,一匹劣質布可換牧民兩頭羊,利潤超500。
其次是宗教麻痹和壓迫。
清廷推行“一子出家,五戶免稅”政策,鼓勵男性出家為喇嘛,導致蒙族喇嘛占男性人口4060。
喇嘛階層不事生產,卻消耗大量社會資源,寺廟還向牧民征收“聖餐費”“祈福金”。
活h掌握司法權,牧民訴訟需獻“贖罪羊”。
有清一代,蒙g地區的喇嘛,不斷的舉行大規模進藏熬茶活動。
其中一次活動,消耗物資,總計折合1.08萬匹戰馬,534萬隻羊,54萬擔小米,這些都是由底層牧民承擔。
三是遷徙禁令與資源枯竭。
清廷劃分旗界,嚴禁越界放牧,牧民被困於固定草場,草場退化後無法轉移,牲畜死亡率驟增。
四是勞役與兵役壓榨。
牧民需無償為旗主和王公服勞役,如築廟、運輸,同時承擔驛站差役。
還要被滿清征調四處作戰,出征時,牧民需自備馬匹武器,且陣亡無撫恤。
此外,清廷還通過疾病、天災,有意識減少蒙族人口。
比如喇嘛群體性病泛濫,梅毒致蒙族婦女流產率超30;1910年庫倫爆發鼠疫,清廷封鎖疫區致數萬人死亡;宣統年間哲裡木盟饑荒中,人食樹皮記錄見於《東三省政略》。
滿清可謂中國曆代封建王朝,對北方遊牧民族政策的集大成者。
通過和親政策,籠絡控製蒙族上層;大肆傳播喇嘛教,授予活佛特權,控製底層百姓;
再通過盟旗禁錮人身控製)、黃教馴化精神閹割)、商賈壟斷經濟榨取)、疾病蔓延自然減丁)等策略,將牧民逼至生存絕境。
如清初約1650年)蒙族總人口約216萬,到了清末約1910年),蒙族總人口縮減到171萬,且戶年均負債50兩。
日本學者鳥居龍藏於1902年考察蒙族後斷言:“若無變革,蒙族恐五十年內消亡。”
西軍的zg人員結合這些鮮活的事實,從多個維度深入剖析清廷的係統性壓迫,又將西軍倡導的民族平等、經濟合作、選拔製等政策一一羅列。
在這樣的對比之下,蒙族士兵們徹底看清旗主王公、活佛喇嘛的統治本質。
經過“訴苦,兩c三整”數月的教育洗禮,這支原本由窮苦牧民俘虜而成的隊伍,徹底脫胎換骨。
從迷茫無助的戰俘,轉變為為窮苦人翻身而戰的勇士,立誌要建立一個人人平等的新華夏。
注:這章被s了七八次,我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大家就將就看吧。說不得,後麵又會因為什麼原因被乾掉。
唉,現在寫個書都那麼難,哭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