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驍川,現年35歲,生於四川茂州今茂汶羌族自治縣)的牧奴之家。
年幼時,父親為地主牧馬,不幸墜崖離世;母親又在饑荒中病逝。
幸得鄉間落第秀才收留,他以替秀才放牧為交換,接受《千字文》《增廣賢文》啟蒙教育,學會基本的讀寫。
13歲時,茂州大旱,秦驍川逃至川西鬆潘草原,淪為牧馬奴。在此期間,他苦練養馬、套馬、疾馳等技藝。
成年後,因不堪忍受土司欺壓,他逃出草原,加入川西馬幫。
此後走南闖北,足跡遍布陝西、甘肅、雲貴、西藏等地,目睹諸多人間不平事。
因其性格剛烈英勇、辦事公平且粗通文字,不久便成為馬幫首領。
1851年,清廷為圍剿太平天國,在四川各地強征“剿餉”,處處設卡收稅,馬幫生意難以為繼。
秦驍川一怒之下,帶著馬幫弟兄落草為寇,做起了馬賊。
他實行“三不搶”原則,即不犯貧戶、醫者、義塾,還提出“馬上無貴賤,蹄下有青天”的口號,專劫官商富戶。
其勢力最盛時,麾下有數百騎。
1853年,他們遭到清廷重兵圍剿,秦驍川不幸被捕,被關入茂州大牢,即將開刀問斬。
恰逢西軍林鳳祥部掃蕩川西北,打破茂州大牢將他救出。
林鳳祥賞識他的才能,邀他加入西軍。秦驍川很是認同西軍政策,便召集百來個漢、藏、羌馬賊舊部一同加入。
此後,他到西軍陸軍大學學習兩年。
西軍組建騎兵旅後,經林鳳祥推薦,蕭雲驤將他任命為騎兵旅軍師,與多隆阿共事。
蕭雲驤五月中旬回到武漢,送走奧托、克裡斯等人後,便督促各負責人,在武漢建立鋼鐵廠、學校、兵工廠等設施。
他留下林鳳祥的第一軍、黃文金的水師據守武漢,並沿江構築炮台,以防與英國翻臉後,英軍沿江而上攻擊武漢。
賴文光留在武漢,統一指揮林鳳祥的第一軍、李秀成的第三軍、黃文金的水師。
據守從四川漢中府到武漢的防線,並伺機壓迫九江府的駱秉章。
而蕭雲驤自己則率領獨二師、獨三師、黃金愛擴編後的四千水師,以及新組建的騎兵旅。和左宗棠、李竹青、從武漢南下。
加上正在攻擊常德府的陳玉成部,共計水陸大軍七萬餘人,合攻曾國藩據守的湖南。
此時,湖北清軍早被西軍掃蕩一空,湖南能戰的清軍,唯有曾國藩的湘軍。
且湘軍還在擴充訓練中,曾國藩不敢與西軍野戰,隻在長沙、常德、益陽等要點城市加固城防、構築堡壘工事,因此西軍一路進展頗為順利。
5月21日,蕭雲驤率領大軍抵達距離長沙城約150裡的歸義城今汨羅市)。
歸義城是座小城,城牆狹小低矮,城中人口不足一萬。
駐防的百來名湘軍,見西軍大軍壓境,便撤回長沙,未發生戰鬥。
蕭雲驤將軍隊指揮權交給左宗棠,自己則和李竹青前往城外的騎兵旅駐地。
蕭雲驤對騎兵旅寄予厚望,頗費了一番心思。
騎兵旅成員有秦驍川的馬幫人員、陸軍學院政工係的畢業生,但主要人員,還是來自僧格林沁部萬餘蒙族降兵。
當時的蒙族地區,普通牧民遭受的係統性剝削,比漢民更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