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年6月17日,長沙東城外。
夏日驕陽似火,西軍的紅色軍旗,在熱風裡獵獵作響,那抹鮮豔的紅,在空中翻騰飄舞,如灼燒蒼天的火炬。
城牆上,湘軍守城士兵汗流浹背,汗珠滾落,浸濕衣衫。
護城河水在高溫下不斷蒸發,水位下降,渾濁的河水散發著惡臭,水麵漂浮著雜物,偶爾可見翻著肚皮的死魚。
西軍大帳,四周已掀開通風,成了隻有頂棚的軍帳。微風拂過,帳內地圖微微抖動。
左宗棠、劉昌林、葉芸來及幾個參謀,正圍著地圖熱烈討論。他們神情專注,手指不時在地圖上比劃著什麼。
蕭雲驤和李元度則坐在大帳旁的馬紮上,一邊眺望長沙城,一邊愜意聊天。
此時李元度已換上西軍軍服,剪掉了頭上的辮子。
這段時間,他總有種時空錯亂之感。
半個月前,他還在長沙城內,與曾國藩絞儘腦汁,琢磨如何擊敗西軍,戰勝被清廷稱作“賊酋”的蕭雲驤;
如今,卻與蕭雲驤相對而坐,談笑風生。
自被俘後,李元度便暗自觀察西軍。
在西軍戰地醫院裡,他看到病人按傷勢輕重,分區救護。
重傷員安置在最裡麵,有專人重點監護;輕傷員在外麵區域,可相互交流鼓勵。
病房牆上掛著“堅持就是勝利”、“相信我們一定能康複”等標語,給傷兵帶來溫暖與希望。
醫生和女性護士穿梭其間,手術器械、縫合線、紗布等物品都有規定的放置場所。
每個人各司其職,一切有條不紊又緊密合作。
故而西軍士兵隻要不是致命傷,大多能被救治。
而湘軍的醫療,仍以傳統中醫為主,很少開刀。
傷兵被安置在民宅或寺廟內,交地方郎中救治,無專業護理。
所以,湘軍死亡士兵中,陣亡僅一成,九成死於傷口感染、疾病或瘟疫,即比例為19;
而西軍這一比例是10.06。
西軍設有專門的軍法官統計,若戰地醫院連續兩個月,超過此比例,會有專家和官員審核,並追究負責人的責任。
傷勢好轉後,李元度進入俘虜營,經曆了西軍對俘虜教育的整套流程。
且不說西軍的理念讓他如何觸動,就西軍摒棄繁文縟節,製度規範、各司其職、簡潔高效的行為,都令他大開眼界。
此時他才明白,武器的差距,或許是西軍和湘軍差距最小的地方。
怪不得西軍戰鬥力這般強悍,常能以少擊多。
他深信,若堅持這套製度,西軍必定能統一華夏。
所以,左宗棠找到他時,他毫不猶豫地答應加入西軍。
他又看向身邊的蕭雲驤,這位威名赫赫的“賊王”,果然如傳聞般年輕、俊朗且親和。
蕭雲驤和他聊天時,態度放鬆自然,他說到精彩處,蕭雲驤會毫不吝嗇地給予鼓勵,甚至哈哈大笑,如同老友般毫無拘束。
這種親和,並非滿清重臣、王爺、皇上那種表麵禮賢下士,骨子裡卻是上位者的心態。
他能真切感受到,蕭雲驤真心將每個人視為人格尊嚴上,與自己平等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