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眼前三個選項,寇封未加猶豫,果斷選了第三個方案——何需考慮其他?
現在寇封的陣營內缺少具備卓越軍事指揮能力的人才,目前僅有甘寧、黃忠具有這種特質。
但由於黃忠出生於荊州南部,因此更適於統率地麵部隊;而甘寧身為海軍總管,同樣不合適。
儘管陳到擅長操練軍隊,但在統領大部隊作戰方麵有所不足;至於楊再興和羅成雖勇,卻適合充當前鋒角色而非整軍將領。
趙雲雖不足以成為曠世無雙的大統帥,卻完全有能力擔任一位將領,這正是寇封急需的人物!與他相配的白馬義從本就是適合趙雲領導的隊伍,因此,這又將鑄就出一股新的精銳力量!畢竟,如果每次都由寇封親自領軍出戰,也不是個長久之計!
想到此處,寇封不由暗自期盼能遇到一個出類拔萃的統帥。
不過,既然已經確保趙雲無恙,他打算在此次戰役結束後發布消息,力邀趙雲指揮白馬義從。
說到這一點,儘管荊州缺乏良駒,但在寇封麾下的騎兵人數著實不少。
除了兩千名普通的重裝騎兵,還包括五百人的背嵬軍、三千名玄甲軍,再加上即將到來的三千白馬義從。
如此一來,即便每個騎兵配備兩匹戰馬,總數也將接近一萬匹。
這樣的軍事實力,不論是麵對東吳、益州或是北伐,都不容小覷!尤其是這些騎兵中多是頂尖部隊,恐怕除了曹操的虎豹騎外,幾乎無人能敵。
而三千玄甲軍及五百背嵬軍各自具備抗衡十萬大軍的能力,這正是寇封敢於爭霸四方的根本所在。
隨著戰事告一段落,各個將領們開始整理戰鬥數據。
這次交鋒,蔡瑁的十萬大軍前來攻擊,而寇封率領的八萬人水陸並進予以應對,並成功伏擊敵人,造成約三萬五千敵軍死亡!
荊州水軍共有六萬餘人成為了俘虜,其餘者或逃離戰場,或是不知所蹤。
除了這些被俘虜的士兵外,還有將近五百艘戰艦,這些大型船隻即便是整個荊南地區全力以赴也得花費一年多時間才能建造完成。
這數百艘船舶足以承載十多萬人,自然而然全部劃歸給了水軍使用。
即使有少數船隻受損無法立即投入軍事行動,但至少仍有三百餘艘保持完整,經過適當修複後也可用作商貿運輸。
將來,寇封甚至可以建立自己的商團來售賣食鹽——畢竟這些都是這個時代人們所不了解的技術。
然而這一切計劃,需等待曹操被擊敗後方能實施。
除此之外,從戰場上獲得了大約十萬餘件盔甲武器、數十萬個筒及成千上萬的箭矢!這類物資對寇封而言至關重要。
水上戰爭中,除了近身肉搏,大多數時候靠的就是遠程投射兵器的對轟;因此筒與箭矢無疑是重要的戰略資源。
對於我方的損失情況,參與作戰的八萬大軍中有三千人或犧牲或重傷難治,另有過萬士兵受到輕傷。
在水上作戰方麵,總計有兩千人失去生命或遭受重傷無法救治,約有三千多人僅受到輕微傷害,恢複快則十餘日即可再次投入戰鬥。
經過戰場的洗禮,這些輕傷者在未來戰鬥中將會更加勇猛和有經驗。
另外,在眾多戰艦中發現了大量的糧食儲備,這些存糧足夠供養十萬大軍長達三個月!對於寇封而言,這也相當於是一份巨額財富。
現在的荊南,敢宣稱什麼都有餘,至少在接下來的一年半內,各種物資都很充足!正是因此,寇封才有膽量麵對即將南下的曹軍百萬雄師!
不過,說起現在的蔡瑁已被生擒,十萬荊州水師遭受重創,除了戰死者之外儘數成了俘虜;加上張允也被甘寧所斬,這意味著,即便曹操南下,他也失去了水上作戰的軍隊和統帥。
這對寇封來說,無疑是大好的消息!
要知道曆史上,為了剝奪曹操的水上優勢,周瑜曾巧妙設計,利用反間計除掉了蔡瑁與張允。
這一招迫使得曹操不得不采取連鎖鎖船之策,試圖在平地般操縱戰艦。
如果蔡、張未死,恐怕曹操也不會如此決斷。
至於東風、黃蓋假降等行動,隻能說當時的條件皆對江東極為有利。
因而,百萬大軍在周瑜一手策動的火燒聯營之下幾乎全軍覆沒。
寇封雖有模仿此戰術之意,但因實際情況差異巨大,難以付諸實現。
赤壁之戰麵對的主要是孫權領導的東吳軍隊,與今日的荊南無關。
所以,蔡瑁、張允及其十萬荊州水師的消失,等同於削斷了曹操一條有力的手臂!
蔡瑁原本的打算可能是向曹操歸降,並成為他的部下助力統一全國。
隨著荊襄之地水師力量的消散,曹操想要在長江上自由航行的願望,徹底落空了。
想到此,寇封心中的壓力稍稍減輕。
畢竟麵對著那支龐大軍隊,每一步都需要謹慎從事,深恐稍有閃失便會前功儘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