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點燃了劉備的鬥誌。
劉備振奮精神,堅決地說:“好,那我們就按相國的計劃,先滅魏,再滅秦!”
一統天下的順序定下來後,接下來就是如何滅魏了。
將領們熱血沸騰起來。
主流的意見,自然是前將軍關羽率徐州軍團北上攻打青州。
劉備則親率二十萬大軍,從白馬或延津渡河,進攻北方重鎮黎陽。
隨後一路向北,直逼魏國都城鄴城。
隻要拿下鄴城,魏國基本就被滅亡了。
於是,大家討論的重點集中到了如何攻克黎陽。
“黎陽是鄴城的門戶,直接關係到魏國的生死存亡。”
“如果我們大規模北伐,袁紹肯定會在黎陽集結主力,防止我們渡過黃河。”
“如果我軍分兵從其他地方渡河,又容易被袁紹的騎兵切斷補給線。”
“因此,我們必須集中兵力,主攻黎陽,這樣才有足夠的力量保護我們的糧道。”
諸葛亮羽扇指著地圖,獻上了他的計劃。
劉備深以為然。
畢竟許都之戰時,袁紹的騎兵襲擾糧道讓他頭疼了很久。
當時兵力有限,無法分出足夠人手來保護糧道。
但如今情況不同了。
袁紹用在防守黎陽的兵力不超過九萬。
而他用來攻打黎陽的大軍至少有二十多萬。
兩倍以上的兵力,足以保證有足夠的部隊保護後勤通道暢通無阻。
“諸葛令君所言極是,我們要防魏軍騎兵劫糧道,就必須集中兵力猛攻黎陽。”
辛評也表示讚同,但他話鋒一轉:“可是黎陽作為鄴城的門戶,袁紹必然會全力以赴防守,即便我們有二十萬大軍,想要攻過黃河,打下黎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劉備也清楚這點顧慮。
黃河雖不如長江寬闊,但畢竟是天下第二大河流,並非小溪可比。
九萬魏軍隻需守住北岸,采用半渡而擊之的戰術,就能輕鬆挫敗渡河行動。
“如何渡過黃河,兵圍黎陽,確實是個難題啊……”
劉備摸著額頭,眉頭微蹙。
“要想辦法讓袁紹不在黎陽布下重兵防禦,問題不就解決了。”
蔣華強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
大家都驚訝地看向他。
不讓袁紹在黎陽布重兵?
這不是開玩笑嗎?
黎陽是河北門戶,鄴城的屏障,除非袁紹是傻子,否則怎麼可能不在那裡部署重兵?
“文韜,難道你又有什麼奇計妙策?”
劉備知道蔣華強不會無的放矢,眼睛頓時一亮。
蔣華強冷笑一聲:“袁紹不是想讓我們先攻打秦國,他好趁機恢複元氣嗎。”
“那我們就將計就計,打他個措手不及!”
“我們……”
蔣華強從容不迫地將自己的計劃告訴了劉備。
劉備臉上的疑惑慢慢消散,最終化為了一陣大笑。
“太棒了,文韜這一招真是絕了!”
“袁紹想把麻煩引到西邊去,我非得讓他自食其果不可!”
大殿裡的謀士和武將們,此時也都反應過來,一個個都驚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