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目光落在了蔣華強和諸葛亮身上。
蔣華強盯著地圖思考,並沒有立即回應。
“如果先消滅秦國,就可以控製關中和隴右,獲得西涼的優良馬匹,大力發展騎兵對抗袁紹的幽燕鐵騎。”
“消滅秦國後,還能拿下益州,解除來自上遊荊州的威脅。”
“這樣大齊就能毫無後顧之憂,集中精力北上討伐魏國。”
諸葛亮搖扇指向地圖,分析完局勢後,語氣一轉:“但如果先攻魏國,我們同樣可以獲得幽並地區的優質戰馬,建立強大的騎兵部隊。”
“並且收回河北四州後,北方威脅便迎刃而解,大王可以放心南征。”
“因此無論是先滅秦國還是魏國,各有利弊。”
“不過鑒於目前曹操主動挑釁給我們一個理由,我認為先滅秦國也未嘗不可。”
諸葛亮給出了自己偏向滅秦的觀點。
其他大臣們似乎更支持滅秦。
“文韜,你有何看法?”
劉備並未急於做決定,最後目光又回到蔣華強身上。
大齊重大決策最終還是得聽這位深謀遠慮的軍師意見。
“大王,孔明的話有一定道理。”
“但不管是選擇哪個目標,都有各自的難度。”
“大王有沒有考慮到,即便有優劣之分,實現起來難度卻不相同?”
蔣華強意味深長地問道。
劉備似乎領悟到了什麼,表情稍顯驚訝。
蔣華強走向地圖,伸手比劃:“大王若要打秦國,目前有三條路。”
“可以攻打潼關,或者武關,也可以從荊州沿長江向西進攻進入益州。”
“三峽之險峻大家都知道。”
“而潼關和武關都是極其堅固的地方。”
“隻要曹操派幾萬精兵守住兩處關口,我們百萬大軍也不易突破。”
講完秦國的情況,蔣華強的手又移到黃河邊上。
“反觀魏國,雖然號稱有黃河為屏障,但這遠不如長江那樣險要,河流沿岸有許多適合渡河的地方。”
“這樣一條漫長且分散的防線,袁紹必須要有多少兵力才能守得住?”
“這樣一比較,很明顯攻打魏國相對容易得多。”
“既然這樣,何必舍近求遠非要先去對付秦國呢?”
一番對比之下,蔣華強通過提問結束了論述。
他的立場十分明確,主張先滅掉袁紹的魏國。
劉備眼前頓時亮了起來,思緒也被點通。
他再次看向地圖,頻頻點頭表示讚同。
“丞相分析得太透徹了。”
“確實打魏國比打秦國容易很多,我之前想岔了。”
諸葛亮隨即改變主意支持攻打魏國。
這時,黃忠說:“道理雖如此,但曹操膽敢侵入我們的領地,難道陛下就這麼不管了嗎?”
儘管進攻魏國更為合理,黃忠仍覺得咽不下這口氣。
蔣華強冷笑道:“漢升兄,你怎麼確定真正犯境的就是秦軍?”
黃忠愣住了:“可是根據弘農郡的報告來看,確實說是秦軍乾的呀!”
“三足鼎立之中,最弱者便是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