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家的地位不如袁紹家高貴!”
“關東這個地方,是貴族家族掌權的世界!”
“對他們來說,你隻是一個武夫,不過是一顆棋子罷了!”
“你背叛了自己的圈子,想要加入他們。”
“可你考慮過沒有,人家願意接受你嗎?”
“這……”
麵對法正所說的話,公孫瓚找不到任何反駁的理由。
因為法正所說的,確實是他做過的事情。
公孫瓚有野心嗎?
當然有!
而且很大!
界橋之戰前,公孫瓚曾經私自封嚴綱為冀州刺史,單經為幽州刺史,王門為並州刺史,田楷為青州刺史。
想象一下,他的四個得力乾將都成了州長。
那他自己呢?
至少也應該是河北之主。
更有可能想當上大將軍甚至帝王的位置。
可是結果怎麼樣呢?
一場界橋大戰,徹底讓公孫瓚懵了圈。
不僅白馬義從全部陣亡,就連手下的大將嚴綱也被麯義殺死。
之後的戰爭中,袁紹逐漸占據了優勢。
其實不是袁紹手下的士兵多麼厲害。
而是因為他能夠持續獲得河北地區貴族家庭的支持。
換句話說,袁紹可以一直招募新兵。
反觀公孫瓚的手下卻越打越少。
當時幾大邊境軍閥之間有很多共同點。
最著名的三個邊境軍閥,大概就是董卓、丁原以及公孫瓚了。
丁原嘗試與貴族合作。
結果貴族隻想把他當作狗腿子。
最終被呂布殺死。
董卓也想過要跟貴族拉關係。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但是貴族反過來組建了關東聯軍逼他遷都長安,苟且偷安。
公孫瓚同樣想爭取貴族支持。
但在世家眼裡,無論是劉虞還是袁紹的魅力都遠超他。
當他殺了劉虞後,搞得自己管轄的地方一片慌亂。
不但沒能贏得貴族的支持,反而間接加強了敵人袁紹的力量。
有時候強行進入某些圈子真的是行不通的。
在這些貴族眼中,公孫瓚、丁原等人無非隻是些粗魯的軍人,是可以隨意擺弄的棋子。
他們這些自認為高高在上的“貴族”,又怎麼會認一個“莽夫”作為領袖呢?
“公孫將軍,我剛才說的這些都是文韜先生讓我傳達的意思。”
“如果你還是堅持要加入關東貴族圈子的話,那我今天隻能告辭了。”
說罷,法正微微轉身,等著看公孫瓚會作何選擇。
他覺得隻要公孫瓚不是傻子,就一定能明白道理。
既然不適合融入某個圈子,為何還要硬擠進去?“唉……”
公孫瓚胸膛起伏不定。
在某一瞬間,他甚至想要撲上去狠狠揍一頓法正!
這個家夥實在是話太直白了。
人們有時候最討厭的就是聽實話。
這就好比,公孫瓚身上最後一層遮羞布被法正毫不留情地撕開。
足足過了十五分鐘。
公孫瓚就像一隻鬥敗了的公雞,聲音沙啞地問:
“蔣文韜能給我帶來什麼呢?”
喜歡熟讀三國,我為季漢延續三百年請大家收藏:()熟讀三國,我為季漢延續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