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厲眸底冷光與眼底轉瞬即逝的溫柔交織,
“什麼時候去?”
“等我消息。”
時厲:“……”
感情沒定下的事情,就指使上他了。
“嗯。”時厲喉嚨悶出一聲,不疾不徐踱步出了茶室。
……
眨眼間,過了兩天。
蘇璃的黑料還明晃晃掛在熱搜上。
她的工作室除了最初那則簡短聲明,再無任何回應。
這份反常的靜默,反而讓這場輿論風波愈發詭譎難測。
不過,在娛樂圈摸爬滾打多年、稍有根基的各方勢力,很快便從這陣“黑風”中嗅到了危險的博弈氣息。
這絕不是一場普通的負麵炒作。
風向悄然生變,原本隔岸觀火的人開始打破沉默。
有人在社交平台上隱晦發聲,質疑爆料的真實性。
有人則直接站出來力挺蘇璃。
這些看似突兀的轉變,實則暗藏深意。
敏銳的圈內人瞬間讀懂。
這場風波恐怕觸碰到了某個不能輕易招惹的禁區。
此時發聲,既是表明立場,也是為未來留條後路。
身為跨國巨頭時雨集團多個核心產品的全球代言人蘇璃深陷輿論漩渦後。
時雨集團的態度尤為耐人尋味。
既未發布解約聲明,官網首頁依舊如常播放著她的宣傳海報。
新品預告裡她的身影也未曾缺席,仿佛外界的喧囂與他們毫無關係。
甚至又官宣了三個代言。
這般反常的平靜,無異於向整個商界宣告:
蘇璃背後的靠山,遠比表麵看起來更加深不可測,容不得他人輕易得罪。
儘管如此,這場風波還是讓蘇璃丟了兩個代言。
但相較於她龐大的商業版圖而言,不過是九牛一毛,無關大雅。
蘇璃打人的詞條在熱搜榜盤踞數日,輿論場如沸騰的滾水。
直到海臨警局官方賬號擲地有聲地發布聲明。
以“查無此事,實為電影拍攝場景”定性,才澆熄部分熱度。
但聲明中“新電影正常拍攝”的解釋,與現場群眾拍攝的激烈衝突畫麵形成詭異割裂。
諸如未提前報備、無劇組通告單等細節缺失,讓不少網友嗅到蹊蹺。
網絡評論區瞬間炸開了鍋。
吃瓜第一線:【太假了吧,拍電影怎麼一點路透都沒有?】
鍵盤判官:【樓上的你瞎了?蘇璃打人的視頻不就是路透嗎?】
探影007:【誰爆的料啊,搞得劇組都中停拍攝了,等上映還不知道猴年馬月啊。】
【官方這是假澄清嗎?我看大v分析,爆料視頻沒有經過剪輯。】
……
但鮮紅的公章與“情況屬實”的官方措辭,如同無形的鎖鏈,將質疑聲牢牢鎖在評論區的角落。
即便討論熱度持續攀升,那些閃爍的鍵盤最終還是歸於沉默。
在權威定論麵前,再尖銳的質疑也不過是撲火的飛蛾。
而唯一留存的現場畫麵來自爆料者顫抖的手機鏡頭。
隔著老遠的距離,畫麵被拉扯得有些模糊。
蘇璃原本被遮蓋的麵容都難以辨認,更遑論分辨動作細節。
視頻裡揚起的手臂、扭曲的肢體,在長焦鏡頭下成了充滿想象空間的片段。
這樣充滿主觀性與局限性的影像,既無時間戳證明拍攝時刻。
也無清晰場景佐證事件全貌。
在法律與事實層麵,根本無法構成有效證據。
反倒成了輿論場裡被隨意揉捏的橡皮泥。
正是這些,讓蘇璃及其工作室並不心急,反而有閒心釣魚吃瓜到現在。
在官方親自下場澄清後,蘇璃工作室才緊隨其後。
迅速甩出電影立項備案公示、完整拍攝許可證和後來補拍的鏡頭。
文件上鮮紅的公章與密密麻麻的日期,像一道道鐵證橫亙在網絡戰場中央。
原本喧囂的評論區瞬間啞火,那些言之鑿鑿的“實錘”爆料者紛紛刪帖隱身。
隻剩零星幾條陰陽怪氣的評論,在鋪天蓋地的備案文件截圖中顯得蒼白無力。
蘇璃工作室當場把所謂的“爆料人”給告了。
這場鬨劇最終以“烏龍事件”草草收場。
看到黑料解決得這麼輕而易舉,剛跟蘇璃解約的兩個品牌方都悔紅了眼。
畢竟蘇璃熱度很高,粉絲購買力又強。
這邊,失去“打人”把柄的黑粉們調轉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