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哲大手一揮。
一尊高達數百丈的青銅巨鼎,在虛空之中驟然成型,自大殿穹頂轟然落下。
此鼎造型古樸大氣,四足兩耳,鼎身為橢圓形盤狀,下有四獸蹄形足。
鼎壁之上,雕刻著古老的紋路。
仔細一看,倒像是一幅畫卷。
它描述的是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坐在一塊岩石上,麵容溫和,姿態灑脫,目光深邃,似在講課。
底下則是一幫學子,他們盤坐在草地上,望著前方的老者,專心致誌。
這是曆史上,儒家創始人,儒聖教導學子的場景。
鼎內清光氤氳,鼎口霧氣蒸騰。
此鼎甫一出現,整個大殿之內的虛空,驟然傳來一陣陣郎朗的讀書聲。
“子曰,學而時學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惜乎?”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神鬼合其吉凶。”
……
韓哲站在鼎前,眸光望著眼前一眾儒士,緩聲說道:“兩百多年來,景國讀書人,但凡有所悟者,皆在此鼎之中,留下自己的感悟。”
朝聞學宮一直在暗中默默關注天下學者。
不止是這一代。
兩百多年來,每個名士大儒,在臨死前,都會秘密受到召見,將一生的文道感悟,留於此間!
鼎內翻滾的不隻是兩百年來聚攏的才氣,也是這兩百年來,無數學者的畢生所學。
這尊儒家【文鼎】,便是大景傾儘兩百年的心血,所打造出來儒道聖器!
儘管它比起墨家的【造化靈珠】,還要一段距離。
可它已經具備了聚攏文氣,孕育文靈的能力。
待文運徹底成型的那一刻,天下儒士,便可以它為根基,養文氣於身,開辟出一條全新的修行大道!
至此。
天下文人,尊儒行儒者,方可以儒入道!
薑峰坐在位置上,眸光凝重的望著大殿中央的儒鼎。
他終於明白韓哲的打算了!
這是要讓天下文人供養此鼎。
此鼎聚攏天下文運,一旦成道,所有踏足儒道之人,便可得到這尊儒家文鼎的反哺,從此大道上獲取力量。
也即是所謂的文氣!
這種方式……與國運入道卻有異曲同工之處。
但並不完全相似!
然而。
讓薑峰疑惑的是,儒士又該如何修行呢?
武夫是以自身氣血為基礎,煉血化氣,煉氣化煞,煉煞成罡。
那儒士呢?
即便是擁有文氣以後,又該如何前行?
韓哲沒有說明,但想來與此鼎亦有關聯。
此外。
今年秋闈入榜的五十個學子,如今又在何處?
他們又將麵臨什麼樣的考驗呢?
……
當籠罩江鴻的光芒散去,他才意識到,自己來到一座藏書樓裡。
樓有九層!
每一層都立著一排排的書架,其上擺放著無以計數的書籍。
不是說殿試嗎?
怎麼把他帶來這藏書閣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