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潘宏勝有點意外葉伯常反問的方式,更意外的是葉伯常笑嗬嗬的表情。
葉伯常連忙道:“彆介意,開個玩笑。”
“其實也是想說,潘總沒有做錯,不需要道歉。”
“你能過來找我談,應該是說說想法,我們保持溝通。”
“而不是誰向誰低頭。”
幾句話的功夫,頓時就把潘宏勝一路鑽的牛角尖給解開了。
潘宏勝打開話匣子,“葉總,你聽我說,這件事,我的確做得欠妥。”
“我來道歉是真心誠意的。”
“日本之行,我撂了挑子,沒有選擇跟你一直走到最後。”
“我對你意見很大,卻沒有問過你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
“我沒有通過正確的方式跟你保持溝通。”
“給大家造成了不必要的誤會。”
“讓外人覺得我們之間有很大的矛盾,這都是我的問題。”
“葉總,請你接受我的道歉。”
葉伯常搖頭,“不接受。”
潘宏勝:???(OO
一時之間,潘宏勝認為葉總這是要跟他撕破臉似的。
葉伯常說,“潘總,我很開心你來找我。”
“我也很開心在許多事情上,你能有自己的判斷。”
“但是來溝通,是為了更好地掌握到對方的想法。”
“以便於以後的工作。”
“但是道歉的性質就變了。”
“這是工作,不是你的人生,你不需要低頭。”
“所以,我想知道你的想法。”
“比如,你在日本突然離開,是因為我這個人太討厭,沒辦法相處,還是你有什麼更好的,彆的想法。”
“我更想知道這個。”
葉伯常抬了一手潘宏勝的自尊心。
潘宏勝的傾訴欲自然就變得更強了。
“我發自內心地說一句,在設計院沒有跟池田所提前接觸過的情況下。”
“我不認為池田所有要跟我們合作的可能性。”
“我覺得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所以還得做兩手準備。”
“我看他們對你近乎盲目的信任,十分不能理解,覺得他們很可笑。”
“與其把希望交到彆人的手裡,不如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
“我對彆人沒信心,對自己還是有信心的。”
“所以……”
他把回國之後的工作大致跟葉伯常彙報了一遍。
葉伯常突然想起十年之後,單位來的年輕人經常玩手遊。
他們都喜歡搶打野位和射手位。
經常還因為搶不到打野和射手位而發脾氣。
其實和現然的潘宏勝這種性質很像。
這兩個位子,一個是節奏發起點,俗稱帶節奏的,贏比賽,節奏很重要。
哪個點,做什麼事,心裡都有數。
射手位呢?穩定吃資源,有輔助保著發育。
關鍵團戰的時候,能夠靠著靈性走位,拿出來充足的輸出,贏得比賽就OK了。
按照這一套理論,潘宏勝的想法和做法有什麼問題呢?
更何況,他是實打實回來在做事的,所以,他有什麼錯?
潘宏勝把心裡的話說出來之後,整個人都放鬆了不少。
一臉苦笑地說,“今天中午看到陳卓去了詹主任辦公室……”
“我才知道,我在你們眼中有多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