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李奕和白娘子,正在家裡研究美食。
在西施故裡有一種點心,叫做“西施舌。”
用吊漿技法,先用糯米粉,製成水磨粉,然後包入以棗泥、核桃肉、桂花、青梅等十幾種果料拌成的餡心,放在舌形模具中,壓製成型,湯煮或油煎均可。
這種點心的特色,顏色如皓月,香甜爽口。
此外,還有一道以海鮮貝類牙蛤或沙蛤製成的湯類,也被賜以“西施舌”的美名。
相傳唐玄宗東遊嶗山時,廚師給他做了這道湯菜,唐玄宗吃後,連聲叫絕。
這道湯菜,湯汁膩滑,品質爽滑,味道鮮美,有“天下第一鮮”之稱。
陽光透過半開的窗簾,灑在擺滿各式食材的桌麵,給這平凡的午後,添上一抹金色的光輝。
李奕和白娘子的目標,正是那道聞名遐邇、色香味俱全的“西施舌”。
先從櫥櫃中取出上好的糯米粉,這是製作“西施舌”外皮的關鍵材料。
李奕小心翼翼地量取適量,倒入一個大碗中,加入清水,一邊加水,一邊用筷子輕輕攪拌,直至糯米粉與水完美融合,形成細膩無顆粒的米漿。
接著,將米漿倒入石磨中,一圈又一圈,直到米漿變得更加細膩柔滑,這便是“吊漿技法”。
與此同時,白娘子在一旁忙碌著準備餡料。
她先將紅棗去核,搗成泥狀;核桃肉細細剁碎,保留特有的香氣;又將乾桂花輕輕搓散,青梅去核切絲。
連同其它十多種精選的果料,一起放入一個大碗中,加入適量的蜂蜜和糖,細細拌勻,直至餡料呈現出誘人的色澤和香氣。
待糯米粉漿靜置片刻後,李奕將其取出,揉成光滑的麵團。
青青也來幫忙,將麵團分成若乾個,然後輕輕壓扁,包入之前準備好的餡料,將封口捏緊。
再放入特製的舌形模具中,輕輕一壓,一個個形態優美、宛如皓月的“西施舌”雛形,便呈現出來。
接下來是烹飪環節,這次選擇了湯煮的方式。
李奕架起一口小鍋,倒入清水,燒開後,輕輕將“西施舌”放入水中,用小火慢煮。
隨著水溫升高,那些“西施舌”在水中輕輕翻滾,逐漸變得晶瑩剔透,散發出誘人的香甜氣息。
另一邊,白娘子開始準備,那道以海鮮貝類製成的“西施舌”湯。
精選多隻新鮮的牙蛤,仔細清洗後,放入沸水中,快速焯燙,以確保肉質鮮嫩不老。
隨後,將焯好的牙蛤肉取出,與清澈的高湯一同放入燉盅,慢火細燉,再加入少許薑絲,去腥增香,直至湯汁變得膩滑,鮮美無比。
不久,兩道“西施舌”佳肴,便大功告成。
李奕和白娘子、青青相視一笑,圍坐在餐桌旁,品嘗著自己親手製作的“西施舌”。
無論是甜糯的糕點,還是鮮美的湯品,都讓人回味無窮。
………………
第二天清晨,李奕和白娘子、丫鬟青青,開始做“貴妃雞”。
這道菜,是用肥嫩的母雞作為主料,用葡萄酒作調料,成菜後酒香濃鬱,美味醉人,有"貴妃雞"之意。
在西安,還有一種“貴妃雞”,是以雞脯肉、蔥末、料酒、蘑菇等為餡的餃子,形似飽滿的麥穗,皮薄餡嫩,鮮美不膩。
李奕先從後院挑選了一隻毛色光亮、體態肥嫩的母雞,手法熟練地宰殺、去毛、開膛破肚,清理得乾淨利落。
站在一旁的青青,細心地將處理好的雞洗淨,再用乾淨的布巾,輕輕擦乾水分,以防在製作過程中影響風味。
白娘子取出珍藏的葡萄酒,那是她以秘方自釀的,酒色如紅寶石般晶瑩,散發著淡淡的果香與酒香。
她輕手輕腳地將酒倒入一個小瓷瓶中,加入適量的蜂蜜、薑片、丁香,以及少許鹽,輕輕搖晃,讓各種調料充分融合,為接下來的烹飪做準備。
接著,她將調製好的葡萄酒調料,均勻地塗抹在雞身內外,每一處都不放過,確保雞肉能充分吸收這獨特的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