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曆了忙碌的夏收,夏種後,這學期又接近尾聲。
大丫依舊是班級第一名,獲得德智體三好學生獎狀。
另外還獲得五塊錢獎勵,十個大練習本,一支鋼筆,兩支圓珠筆。
這些獎勵津貼都是夏收時候,放的夏忙假,四五年級每個學生要交十五斤小麥。一到三年級,每個學生上交十斤小麥,所賣得錢,都用來做為學校的津貼。
全校學生有人羨慕大丫,有人嫉妒大丫。
但老師們都喜歡大丫。
炎炎夏日,大丫一共背了兩回大西瓜送到老師們的辦公室裡。
每個老師送一個,大小均一,餘留一個大的,讓老師們在辦公室內殺了吃,解了夏日的炎熱。
學校校長加教導主任,一共十一人。
大丫和三丫每次打算送西瓜給老師們品嘗時,都是在午後,去學校很晚,同學們都知道她在學校賣瓜,也沒有多想。
她認為她這是賄賂老師,若不是老師們給她開綠燈,她也無法在學校賣瓜。
三丫的成績依舊是不上不下。
隻算是考個中下等成績,不會蹲班,開學就能上三年級。
一到夏日,金明就停了磨豆腐,隻賣豆芽。
每天兩桶,最多轉了十來個村子就賣完回家。
假期裡,正是西瓜最便宜的時候,最多賣一毛五,多數一毛。但是過了這一茬,瓜秧子就敗了。瓜價就又會漲上去。
大丫和三丫與金明一起拉著西瓜與豆芽走鄉串戶賣了三次,地裡的瓜也就所剩無幾了。
大丫決定不賣了,地裡再結瓜,剩多剩少,都留自己家吃。
按照關係親近,給金知俊家送過兩次瓜。
給金誌,也就是嚴英家送過兩次。
給金林家送過一次。
都是晚上送去。
金德順親兄弟三個,堂兄弟八個。
有兩個在廣西南寧,剩下的也有好幾家在家,若是都送,自家那六分地的西瓜就得去了三分之一。
想想他們對自己也隻是表麵上說說話而已,與其他同莊村民也無兩樣,也就歇了心思,每家都送。
不賣西瓜,就是除草,再就是拔花生。
為了省勁,
大丫特意把犁頭的鐵犁麵給卸掉,留下尖尖的鐵犁刺。
把鐵犁刺放在花生埂的正中。
她扶著犁把,讓金明按壓犁頭的曲轅處。
因為金明要用力往下壓,老牛走的慢,半天下來,衝了十趟埂子,講起也不算慢了。
這樣拔花生就省勁許多。
祖孫三人,半日就把十趟埂子花生把泥土抖落乾淨,整齊的把花生秧子碼放在趟埂上。
這樣既能晾曬花生瓜子,也能晾曬花生秧子。
三畝二分地花生,用了三日,就全部起完了。
豆秧子地,點種了摘綠豆。
瓜地四圈套種了晚熟大青豆。
七分地的春芋頭用了半日就給全從土裡起了出來,當然也全是用犁頭衝埂子,用爪鉤子不費力地耬一耬,土裡的大多數的紅薯芋頭都能給刨出來。
這個時候的紅薯芋頭還沒有紅心或黃心的,都是那種白心的。
可以用來打粉做粉絲或做成黑涼粉。
最為省事的,用木製白芋推子,推切成白芋乾子,撒在土坷垃地裡曬,曬乾後,可直接拉去縣城酒廠賣,可以用來釀酒。
垓下縣城就有一個酒廠,叫老白乾酒廠。大量收購白芋乾子,二毛八一斤。
還有澮河大閘的碼頭上,走船拉貨,往外地運送的大商販也收,據說是三毛二一斤。
但是人山人海的。
大丫想好了,待白芋乾子乾了,就拉去酒廠賣。
據說一畝地白芋乾子能收六百斤,她家這七分地,怎麼也得收四百二十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