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密會,懇切陳情
夜幕深沉,李宗仁、白崇禧等人在夜色掩護下,悄然來到宋美齡的住所。侍衛們警惕地掃視著四周,確認安全後才放行。
宋美齡已在此等候,她輕輕揮手,遣退了侍女,室內隻留下幾盞昏黃的壁燈,氣氛凝重而壓抑。
李宗仁率先開口,語氣急切:“夫人,委座如今在戰與和之間搖擺不定。可和談實非良策,日本狼子野心,自九一八事變起,得寸進尺,若此番再與他們和談,無疑是飲鴆止渴。”
白崇禧接著說道:“夫人,淞滬前線將士們浴血奮戰,張靈甫、孫元良等部堅守不退,以血肉之軀抵擋日軍鋼鐵洪流。若此時和談,如何對得起這些舍生忘死的弟兄?又如何向全國百姓交代?”
宋美齡微微頷首,神情凝重:“二位將軍所言,我豈會不知。隻是如今戰事艱難,國際援助遲遲未到,國內補給也麵臨困境,委座壓力巨大,不得不謹慎權衡。”
李宗仁起身,走到窗前,望著南京城閃爍的燈火,緩緩說道:“夫人,日本國內雖有主戰與主和之爭,但從目前局勢看,主戰派占據上風。他們妄圖吞並中國,和談不過是其緩兵之計,一旦我們放鬆警惕,必將陷入更危險的境地。”
白崇禧也走到宋美齡麵前,鄭重說道:“夫人,從軍事角度講,我們雖在淞滬麵臨壓力,但並非毫無還手之力。隻要能穩固後方補給線,合理調配兵力,我們仍有機會與日軍周旋。而且,一旦和談,軍隊士氣必將受挫,人心也會惶惶不安。”
宋美齡沉思片刻,說道:“我明白二位的意思。隻是委座做決策,也需綜合考慮各方因素。如今國際形勢不明,國聯不作為,美國態度曖昧,我們在外交上孤立無援,這也是委座顧慮的。”
李宗仁連忙說道:“夫人,外交困境隻是暫時的。我們若能在戰場上堅持抵抗,展現出強大的決心和實力,國際社會定會重新審視局勢,對我們的支持也會增加。反之,若和談,國際上隻會更加輕視我們。”
白崇禧想起前線犧牲的將士,眼眶泛紅:“夫人,那些年輕的士兵,為了保衛國家,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的父母妻兒在家中日夜盼著他們平安歸來,我們不能讓他們的犧牲白費。和談意味著妥協,意味著將大好河山拱手相讓,這是民族的罪人啊。”
宋美齡聽到這裡,眼中也泛起淚光。她想起那些在戰火中流離失所的百姓,想起前線受傷士兵們堅毅的眼神。“我會儘力勸說委座,隻是此事還需從長計議。二位將軍,你們也要做好準備,若委座最終決定繼續抗戰,還需你們在軍事上出謀劃策,穩定軍心。”
李宗仁與白崇禧對視一眼,單膝跪地:“夫人放心,隻要委座一聲令下,我們定當竭儘全力,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密談結束,李宗仁與白崇禧告辭離去。他們的身影在夜色中顯得有些疲憊,但步伐卻堅定了許多。宋美齡站在窗前,望著他們遠去的方向,心中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說服蔣介石,堅持抗戰。
此時的南京城,依舊被緊張的氣氛籠罩。街頭的募捐隊伍仍在繼續,學生們的口號聲在夜空中回蕩:“抗戰到底,保衛祖國!”戴笠的特工們仍在與日本間諜鬥智鬥勇,每一個情報的傳遞與截獲,都在為淞滬戰場的勝利默默貢獻著力量。
而在總統府,蔣介石獨自坐在書房,對著地圖沉思。他的腦海中不斷浮現出淞滬前線的慘烈畫麵,耳邊似乎又響起了將士們的呐喊聲。“戰,還是和?”這個問題在他心中反複盤旋。
宋美齡回到總統府,走進蔣介石的書房。她輕輕坐在蔣介石身旁,握住他的手:“達令,李宗仁、白崇禧他們剛剛來過,他們的話,我覺得有道理。和談絕非長久之計,我們不能讓全國百姓失望,更不能讓那些為國家犧牲的將士寒心。”
蔣介石望著宋美齡,眼中閃過一絲猶豫:“夫人,我也明白這些道理。隻是戰爭的代價太大,我不得不考慮。”
宋美齡堅定地說道:“達令,我知道你壓力很大。但如今國難當頭,我們必須做出正確的選擇。堅持抗戰,或許還有一線生機;和談,隻會讓我們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蔣介石沉默良久,站起身來,走到窗前,望著南京城的夜空。他想起孫中山先生的遺願,想起自己曾經的抱負。“夫人,你說得對。我們不能退縮,不能讓日本的陰謀得逞。”
宋美齡欣慰地笑了:“達令,我相信我們的選擇是正確的。隻要我們團結一心,全國軍民共同抗戰,一定能戰勝日本侵略者。”
蔣介石點點頭,目光堅定:“明日,我便召集眾人,宣布繼續抗戰的決定。隻是,這一路必定艱難險阻,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這一夜,南京城在緊張與期待中度過。黎明的曙光漸漸照亮了這座古老的城市,也照亮了中國抗戰的道路。儘管未來依舊充滿挑戰,但蔣介石的這一決定,讓全國軍民看到了希望,也堅定了他們抗戰到底的決心。而淞滬戰場上,孫元良、張靈甫等將士們,也將迎來新的戰鬥,為了國家的尊嚴和民族的未來,繼續奮勇殺敵。
喜歡鋼盔與熱血:德械師抗日風雲請大家收藏:()鋼盔與熱血:德械師抗日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