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之路:新番號的誕生
訓練場上,秋日的陽光斜斜地灑下,給正在進行戰術演練的11師和172師士兵們鍍上一層金色的光芒。隨著一聲清脆的哨響,演練結束,士兵們整齊列隊,汗水浸透的衣衫緊貼在身上,臉上卻洋溢著完成訓練任務的自豪。
張淦與亨利並肩站在觀禮台上,望著這支在訓練中日漸蛻變的隊伍。
亨利沉默片刻,轉頭看向張淦,神情嚴肅而認真:“張將軍,這段時間的訓練成果顯著,但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11師和172師雖然都在進步,但始終是兩支獨立的部隊。在戰場上,多支部隊協同作戰時,指揮層級過多、信息傳遞不暢,極易出現貽誤戰機的情況。我的建議是把你們兩支部隊合並在一塊,重新整合資源,取個新番號。”
張淦微微一怔,眼神中閃過一絲驚訝。他低頭沉思片刻,緩緩說道:“亨利先生,合並兩支部隊絕非易事。兩支部隊從人員構成、作戰習慣到內部管理,都存在諸多差異。而且,兩個師的將士們對各自的部隊都有著深厚的感情,突然合並,恐怕會引起不少情緒和矛盾。”
亨利理解地點點頭:“我明白這其中的困難。但隻有真正實現合並,才能徹底打破部隊之間的壁壘,讓指揮體係更加簡潔高效,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我們可以先成立一個籌備小組,由您和11師師長,以及我這邊的軍官共同組成,詳細探討合並的具體方案。”
在隨後召開的軍官會議上,這個提議瞬間引發了熱烈的討論。11師的參謀長率先發言:“合並部隊雖然有諸多好處,但新的指揮體係如何搭建?原有的軍官職務又該如何安排?這關係到眾多將士的前途,必須慎重考慮。”
172師的一位團長也皺著眉頭說道:“兩支部隊的訓練方式和作戰風格不同,合並後,士兵們能否快速適應新的環境和要求?”
麵對這些質疑,亨利耐心解釋:“關於指揮體係,我們可以設立聯合指揮部,選拔兩支部隊中能力出眾、經驗豐富的軍官共同負責。職務安排方麵,根據個人能力和表現重新評估。至於士兵適應問題,我們可以繼續加強訓練,通過更多的聯合演練,讓大家儘快融合。”
張淦沉思良久,緩緩站起身來:“各位,亨利先生的提議雖然充滿挑戰,但從長遠來看,對提升我們的戰鬥力、更好地保衛淞滬地區意義重大。困難肯定存在,但隻要我們齊心協力,就沒有克服不了的難關。我們先成立籌備小組,對合並涉及的各項事宜進行深入研究和規劃。”
籌備小組成立後,各項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
他們首先對兩支部隊的人員、武器裝備、後勤物資等進行了全麵細致的統計和梳理。在統計過程中,發現11師的通信設備較為先進,而172師在近戰武器配備上更具優勢,這也為後續的資源整合提供了重要依據。
然而,合並過程中的人事安排問題成為最大的阻礙。許多軍官擔心自己在新部隊中的地位和發展受到影響,一些士兵也對離開熟悉的戰友和環境感到不安。張淦和亨利以及11師師長決定深入各連隊,與軍官和士兵們麵對麵交流。
張淦來到172師的一個連隊,坐在士兵中間,語重心長地說:“兄弟們,我知道大家對合並心存顧慮。但我們都是為了抗擊日寇、保衛家園走到一起的。合並不是打散我們,而是讓我們變得更強大。新的部隊會有新的機遇,大家的能力和貢獻都會得到認可和重視。”
亨利也用不太流利但真摯的中文說道:“士兵們,在歐洲戰場上,我見過許多部隊合並後變得無比強大。你們有著頑強的意誌和出色的戰鬥力,合並隻會讓你們如虎添翼。”
經過多輪溝通和安撫,大家的抵觸情緒逐漸緩解。籌備小組也根據實際情況,製定了一套相對公平合理的人事安排方案。在新指揮體係中,選拔了11師和172師各優秀軍官擔任關鍵職務,確保兩支部隊的力量平衡和有效融合。
在為新部隊取番號時,大家更是絞儘腦汁。有人提議以淞滬地區的地名命名,彰顯保衛家鄉的決心;有人建議用具有象征意義的詞彙,體現部隊的精神風貌。經過反複討論和篩選,最終確定新番號為“淞滬衛戍勁旅”。這個番號既體現了部隊守衛淞滬地區的使命,又展現出其強勁的戰鬥力。
當新番號正式公布的那一刻,11師和172師的將士們齊聚一堂。張淦站在高台上,聲音激昂:“從今天起,我們不再是11師和172師,而是淞滬衛戍勁旅!我們將以全新的麵貌、更強的實力,迎接日軍的挑戰,扞衛這片土地的尊嚴!”
台下響起雷鳴般的掌聲,士兵們眼中閃爍著堅定而自豪的光芒。至此,兩支部隊的合並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而“淞滬衛戍勁旅”也將在未來的抗戰歲月中,書寫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
喜歡鋼盔與熱血:德械師抗日風雲請大家收藏:()鋼盔與熱血:德械師抗日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