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齊齊看向司馬懿。
司馬懿對著曹睿一拱手接著說道。
“其四!”
“就是南方東吳。”
“這次我軍與諸葛亮在祁山隴右幾次惡戰。”
“以孫權的往的脾性,定是駐軍大江北岸坐看我們與諸葛亮拚個兩敗俱傷而後再決定攻與不攻,這才最符合他的利益。”
“可臣所查閱近幾月之來的軍報所看。”
“這次孫權是集中了東吳水路大軍近二十萬兵馬猛攻我合肥重鎮,一點不留餘力。”
“現在整東吳除了荊州江陵、公安兩地陸遜麾下的五萬兵馬和建業前方大江之上的必要水軍沒有調動之外,其他整個東吳的兵馬都被孫權調到了合肥一線,大有孤注一擲的架勢。”
“而且大司馬帶十萬精兵到達合肥之時,孫權仍不肯放手。”
“孫權這種反應極不正常。”
“這位我大魏封的吳王,不是這種為他人做嫁衣、成他人之好的人。”
“臣覺得中其必有蹊蹺。”
曹睿說道。
“那你想怎麼辦?”
司馬懿一拱手說道。
“現在我方與諸葛亮已達成盟約,名義之上雙方為友邦。”
“現在盟約之事已經過去近一個月。”
“東吳密探也應把此事傳於了這位吳王耳中。”
曹睿眼神一緊好像想到了什麼。
“仲達,你的意思是!”
“臣想以大魏特使身份出使東吳。”
“到時曉以利害讓東吳把軍隊調轉方向,去打偽漢的蜀地。”
“這樣我大魏南方軍事壓力驟減。”
“一則,可以把更多軍需支援北方一線以對抗諸葛亮,另一則也可以消耗掉東吳與偽漢的軍事力量。”
這時曹真說道。
“孫劉兩家本就同盟。”
“他們那種關係本就是屬於國與國之間的唇亡齒寒之道理。”
“與我方這種與偽漢臨時簽定的盟約完全不是一個性質。”
“天下三國我大魏國力比偽漢、東吳兩方加起來都要強。”
“當年諸葛亮也正是看到這一點,才不顧劉關張三人之仇再次與東吳結盟而北伐我大魏。”
“這才是政治對手之間的較量。”
“是不能付之以感情之上,沒有接不接受之理。”
“哼!”
“仲達,你想當然了!”
曹真雖說剛才對司馬懿當著全朝文武揭他兵敗的短。
可他明白,司馬懿此行如真有效那對於他曹真來說是有很大好處的。
大魏之中的兵力分配,向來是分成四塊。
居三國之中要衝之地的荊州、對抗諸葛亮北伐的雍涼,南方防孫權的合肥、徐州。
最後一個就是防備草原諸部的北塞邊軍。
這其中司馬懿撐握荊州的七萬兵馬防備荊南陸遜與蜀地陳到、還有漢中吳懿。
曹休則一直負責南方兵團。
重點是防備東吳手中撐握著魏國大部水師、兼防荊州陸遜水師。
而曹真的防區主要則在北方一線。
以前是北塞邊軍和雍涼兵團全都在其防區之內。
可現在雍涼兵團這魏國最大的一個軍事集團被諸葛亮滅掉。
這是他曹真在朝廷之中說話能大聲的底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