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有個好名次,沈書凡確實是拚了!
如其他考生所想的,沈書凡揚揚灑灑的寫的的確是與東慶帝有關的。
但有一條,那就是這次,他費儘心思的把東慶帝祁慶使勁往好人堆裡寫!
出了問題當然是朝臣來背!
他是皇帝嘛,誰敢跳出來說自己說的不對?!
沈書凡的解題思路大意為:
天災,年年都有。
實屬當地官員處理不及時所致,如若當地大小官員提前預料並做出積極處理,就不會有天災一說,都怪官員無能,強烈建議換實乾能為百姓為朝廷乾實事的官員。
我朝陛下年年賑災賑銀的往下攤派,實乃明君!
罪己詔,有理,作為東慶國的父母官卻令朝廷出現那麼些難民,確實有罪,該寫。
不但要寫,最好還要貼到所轄州府。
以此來讓百姓知道,他們的父母官老爺們努力了,認錯了,以後會更好的履職。
國庫空虛?
陛下仁慈啊!
將國庫裡的東西都派去賑濟災民,運往邊境軍將,百官首要做的就是想辦法並做為榜樣,讓兵強馬壯的東慶國重入盛世!
最後是表忠心,微臣願為陛下解憂,為東慶謀福祉。
若有機會,必將鞠躬儘碎,死而後已!
看吧!
哪個皇帝看到這樣的考生卷紙不驕傲?
尤其安定侯府的小世子還是東慶帝從小看著長大的皮小子,他能寫出來這樣的話,東慶帝也是沒有想到……
“時辰到,落筆!”
隨著大太監的聲音響起,太和殿裡的考生們紛紛都放下筆。
行禮後,退出了太和殿。
接下來就是等了……
*
禦書房。
東慶帝把所有參加殿試的考生的卷題大體的看了一遍。
然後把其中的幾份挑了出來,放在書案上,看著看著,隨後就哈哈大笑了起來。
這幾份是禮部官員給排在最下麵的卷紙。
東慶帝也看排在最上麵的,不意思的,那些都是各大臣的家族子弟或者心腹門客。
而這些,裡麵有他真正想看的,也有家族不顯的,還有寒門學子,更有農門子弟。
這些人的學才可能一般,但此時卻是他這個皇帝最需要的人才!
因為他們的身後沒有比較明顯的門第。
眼下的東慶國已經安穩,他也需要安穩。
各府家族子弟以及門客之類的人,隻需要找個彆的進朝廷讓那些人不拿這事兒來說道就行。
這些人才是他最能用得上,也不會給他搗亂的。
隻不過這個小世子……沈澤宇讓他有些拿不定主意該定在第幾。
要說文章最得心思的,還是宇哥兒這個,定個狀元也不為過,可這小子……
要說長的最好的,他也看了,小世子也是占著的,定個探花也不錯。
可東慶帝看了看禦書案前的幾份卷題,才發現貌似其他人不管他要安哪個為狀元,說服力都不太足。
那個農門學子就不錯。
家裡有媳有子女,上了年紀,不敢對朝廷的事兒指手畫腳也沒去當彆人家的門客。
唯獨就是這手文章寫的過於尖銳了些,還有些稚嫩。
榜眼還湊合,要是點這人當狀元,那些老臣怕是要以此為上奏折了。
大太監在門口處低垂著頭,臉上帶著練出來的笑,心裡其實早就鬱悶的不行。
他收了不少人的銀子,謝丞相更是差人給送來了大份的禮。
可他給的消息都不準!
因為剛剛收取卷紙的時候,他可是最了解陛下的習慣。
為了能讓陛下翻閱卷紙時看到他們想讓看的,他可是特意掐著點兒過去為陛下添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