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靈法師的聲音在廣場響起,眾人靜靜聆聽。
徐文俊聽的十分專注,原來惠靈法師也非隻修頓悟,而是說明“頓”和“漸”隻是兩種不同的修行方式。
其區彆隻是悟道的快慢而已,沒有優劣之分,有差異的內在原因,隻是修行之人的根性不同。
在此以前,佛門修行一直按“戒定慧”這個順序來修行。
戒律,禪定,智慧。
初入佛門修行,先學戒律,戒是基礎,修行者必須遵循各種戒律,從小事做起,客服欲望,比如佛門有名的五戒。
戒律學完再學禪定,禪定能提升專注力和定力,克服內心浮躁和妄念,體驗到內心平靜,進入到不同的禪定境界。禪定有很多方法,如觀呼吸、白骨觀等。
最後才是智慧,修行到此階段才能學習佛學經典,聽聞佛法,以達到斷除煩惱、證悟真理。
你想要學習到佛法先要經曆守各種戒律多少年,然後打坐多少年,最後才能讀經書學佛法。
而惠靈法師打破了這些,他主張的是“戒定慧”同修。
這就將修行的門檻拿掉了,任何人隨時隨地都可以修行。
而學佛變得簡單後如何讓更多人來修佛呢?
惠靈法師提出了“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天下眾生的佛性與釋迦牟尼,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皆是平等的,隻是在修行,德行上有差距,按照“戒定慧”來做,終會成佛。
這才是真正將修佛平民化,大眾化。
雖然信奉他的民眾越來越多,但他在當今的佛教中也還是異類,若不是有朝廷護著,不知道被滅了多少次了,所以也就在京城之地惠靈法師的佛學能夠發展。
惠靈法師並沒有在高台上講經太久,過了午時就由名方,明正接替講經,同時為台下眾人解惑。
惠靈法師下了高台後不久,有僧人來尋徐文俊,稱有人要見他。
徐文俊沒問出何人,心裡帶著疑問跟隨著僧人來到了寺廟後院的禪房。
進入禪房後,裡麵盤坐的居然是惠靈法師,而獨孤月和蕭寧在一旁笑容晏晏的看著他。
“見過惠靈法師。”
徐文俊問好,也向獨孤月和蕭寧分彆行禮。
“此子便是我與你說的天資卓絕之人。”
獨孤月指著徐文俊向惠靈法師說道。
“天庭飽滿,地閣方圓,小施主是有福之人。”
惠靈法師誇讚道。
徐文俊此時近距離看到惠靈法師,隻見他慈眉善目,淡然平和,非常有親和力,標準的得道高僧形象。
“今日聽法師講經,可有所悟?”
獨孤月玩笑式的問道。
喜歡農家子的賺錢科舉日常請大家收藏:()農家子的賺錢科舉日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