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冥冥中,上天自有安排,在派出所裡,遇到惹上麻煩的他。
從此,自己的一顆芳心,全在他身上。
唯一討厭的地方,就是這家夥太會招蜂引蝶,那個周雅晴真不要臉,民兵營裡聽說也有人喜歡他。
她絲毫不懼。
因為,她多了兩年的同學情,還能感覺到,他對自己的情意。
然而,這一切的自信,在兩天前蕩然無存。
楊傑成為靠山屯完小,三年級的數學老師,接替了王芳芳的位置。
更可怕的是,他拿出一封母親的親筆信。
內容很簡單:“你跟陸明洲在一起,就是逼我去死!母親:孫燕華。”
楊傑更是像牛皮糖一樣,有空就纏著她。
她想去找陸明洲,可看到楊傑這個樣子,又害怕他誤會。
每分每秒,她都感覺是在煎熬……
陸明洲還躺在炕上的時候,一場時代的風雲激變,悄然來臨。
12月22日,官媒一篇《我們也有兩隻手,不在城裡吃閒飯!》的文章,其中引用了偉人指示:
“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很有必要。”
“要說服城裡乾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學畢業的子女送到鄉下去,來一個動員。各地農村的同誌應當歡迎他們去”。
於是,全國各地,都在學習指示精神,狠抓落實。
加格達奇區,興安嶺地區區委。
立即組織會議,一直到晚上,都在逐字逐句學習。
與此同時,《關於全省開展城裡知青下鄉的通知》,正式下發。
知青下鄉,不少人都有誤會,以為是1968年才開始。
實際上,早在1955年,就有北京知青申請到北大荒墾荒,隻是數量不多,影響也不大。
這一刻,影響全國十多年的知青下鄉,才正式進入高潮。
乾部子女,要以身作則,起帶頭作用,誰敢不從?
興安嶺地區,連夜開展乾部子女情況登記。
當時,就形成一條不成文的規定。
乾部家庭的子女,隻允許有一個留在城市,其餘都要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違反規定,輕則通報批評、紀律處分,重則開除公職。
會議現場,有人哀歎:“完了,咱們北大荒的農村,是能輕易去的麼?”
在這種場合,說這樣的話,明顯不適,卻沒有人反駁。
在座的乾部,絕大部分是農村出身。
知道在北大荒這種苦寒之地,農村的冬天,有多麼難熬。
在家屬大院裡,起碼有鍋爐供暖。
在農村,隻能待在炕上瑟瑟發抖。
自己的子女,哪裡會燒炕?
真放到農村去,還不知道能不能活下來。
眼見勢不可違,大家打定主意,看能不能托關係,找份輕鬆一點的差事。
雖說工作無貴賤,但明顯最好的就是當小學教師。
其次,才是後勤人員、技術人員。
不少人立即動了心思,走教育部門的路子。
但教育部門,哪能要那麼多人,99.9的乾部家庭子女,都沒有這個機會。
與同僚們的一臉焦躁不同,沈南平顯得異常輕鬆。
他有些佩服自己的女兒,未卜先知,先下到農村去,選擇的還是教師崗位。
要是放到現在,他還未必能順利安排。
看來,要儘快幫女兒,把檔案轉過去。
落戶靠山屯,起碼還有陸明洲照應。
有他在,清薇的生活,應該很輕鬆自在吧?
喜歡饑荒?不存在的,我打獵養活全家請大家收藏:()饑荒?不存在的,我打獵養活全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