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學習就會落後。
“行,我們聽李大人的。”
想不到張達格外的明事理。
原因是張達的兒子在縣衙學堂學習,
一天回來的時候居然說自己數錯了家裡的銅板數。
可他的兒子才剛學習一個多月。
這兒子什麼水平他能不知道,看來古怪就在這學堂裡了。
可惜學堂不讓學生把書本拿回家。
李冰找的啟蒙課本可是無刪減,不防自學的課本,就連識字的初一都能自學成為老師。
更彆說有老師教的其他學生了。
敲定了這些人的教育計劃,便開始試驗起新式火銃。
王六聽說這玩意會炸,便道:
“大人,這東西危險,讓我來吧!”
李冰伸手阻止道:
“不用,現在誰也不知道裝多少火藥合適,用一根繩子牽引扳機遠遠的激發就行。”
很快一個簡易的架子就搭建完成。
五十步外立一個盔甲架子,上麵放著新的鐵盔甲。
李冰從口袋裡拿出一隻帶刻度的管子,放入火藥。
“彆放多了,放多了容易爆炸!”張達看著李冰可著勁放火藥急得大喊。
“我有分寸。”李冰說道。
從槍口處將試管的火藥傾倒進去,塞上木片,然後將棉花包裹的鐵丸塞入槍口。
用通條將彈丸和火藥壓實後固定在發射架子上。
拉動扳機,“哢嚓”
燧石和藥池裡的火藥發生碰撞,
“砰!!”響亮的聲音響起,眾人被突然響起的槍聲嚇了一跳。
但很快眾人的臉上便隻露出驚訝之色,作為靶子的鐵甲上一個透明的窟窿。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三眼火銃雖然也能打穿鐵甲,但是一般用作衝鋒使用,近距離還可以,但是這個距離就有些無能為力了。
而傳統的戰爭對於這種盔甲,隻能用鈍器或者重弩對抗。
李冰並沒有停下來,換了一支,倒入比之前更多的火藥。
鐵丸同樣擊穿了鐵甲。
接著是第三支火槍
李冰加入更多的火藥,這次沒能發射成功,“褐貝斯”式燧發槍在劇烈的聲響中發生了爆炸。
鐵管和木屑亂飛。
看來之前的火藥裝填量就是極限了。
“標準化就是保證每次做的東西和用的東西一致。”
“可以提升效率,保證安全,並且可以相互替換零件。”
“下次就按照第二次所用的火藥量試驗。”
“是,李大人!”
張達等人兩眼一亮,這是個不錯的思路。
李冰拿過炸膛的槍,發現了問題所在。
槍管是鐵匠用一塊鐵皮敲打均勻,然後卷成鐵管。
炸裂的地方正是縫隙處。
這種問題隻能靠自己解決了,通過鍛造、鑽孔和鏜削等工藝製造的槍管才耐用。
李冰心裡歎著氣,如果沒有有關單位的介入,那麼中東那裡那麼多手搓ak的作坊。
隨便買點設備就能讓白水縣軍事實力上升到20世紀水平。
但是那樣一來,李冰就彆想回去了,回去就得吃牢飯……
買的東西找不到,要是來一套大記憶恢複術,畫麵太美,不敢想象。
喜歡倉庫通明末,我在明末當知縣請大家收藏:()倉庫通明末,我在明末當知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