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有這麼多因為徭役,而造成王朝覆滅的例子,那為什麼古人從來就沒有想過取消徭役呢?
因為徭役是朝廷財政的重要來源之一,對統治者來說具有很大的利益。古代生產力低下,國家拿不出太多的資源來修建公共設施,比如修城牆、挖河道、修水渠、修路等等。可是朝廷又需要這些公共設施來安定民生,發展經濟,那怎麼辦?那就隻能征發徭役。
大多數王朝,一開始的時候征發徭役還很克製,都是等到農閒的時候,而且時間也不會太久,活也不會太重,可是等嘗到了甜頭,就一發不可收拾了。徭役越來越多,活是越來越重,甚至在農忙時節也要服徭役,以至於百姓耽誤了農時,導致莊稼絕收。老百姓沒了糧食活不下去了,就隻能揭竿而起了。
天子聽到以工代賑的法子,雖然覺得很好,可其中的阻力之大,不是一句話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這不止是資源的問題,還涉及到祖製,畢竟徭役從周朝就開始了。曆經秦漢,已經實施了上千年,想要做出改變,恐怕是千難萬難。
凡事最怕的就是自古以來。
“皇兄此計雖妙,可要具體實施起來,恐怕困難重重啊。”
劉浪拱手道:“陛下放心,臣願親自主持此事。如今城中百姓大多饑寒交迫,以工代賑既能解決他們眼前的生存問題,又能讓他們為自己的家園出力,他們必定會全力以赴。臣會也製定詳細的規劃,合理分配工作,時時監督,確保重建工作有序進行。”
天子搖搖頭:“朕不是擔心皇兄能力不足而是擔心朝中的阻力。”
“陛下無須擔憂,臣明日早朝,自會說服滿朝大臣,讓他們同意以工代賑的法子。”
“皇兄要如何說服他們?”
“臣會跟他們講道理!”
“若是他們不聽呢?”
“臣也粗通拳腳!”
“額?哈哈哈哈哈……”
天子對於劉浪的回答先是愣了一下,他想不到劉浪會說的這麼直白,而後便開懷大笑,笑聲中滿是信任與期許:“既然如此,明日早朝,這一切便交由皇兄,朕盼著早日看到長安重現往日輝煌。”
這麼多年的傀儡生涯,天子劉協早就知道隻是依靠仁義道德,是救不了大漢的。想要複興漢室,不但要有仁義道德,還要拳頭夠硬。劉協心裡很清楚,這天子,從來都是兵強馬壯者為之,還從來沒有聽說誰是靠著仁義道德當上天子的。
但是天子又不能不講仁義道德,可是當這些都講不通的時候,天子也必須要有砂鍋大的拳頭,能讓人坐下來聽他講仁義道德。
這個道理劉協很早就明白,可是他自己不能說出口,因為他是天子。群臣以為天子年幼,不知道這些道理,一直在哄著他,告訴他想要複興漢室隻要講仁義道德,自然就有忠心漢室之人,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
劉浪是第一個告訴他應該這麼做的人。
早朝就在司隸校尉府的衙門大廳召開的。
衙門大廳不要說跟昔日洛陽和長安的皇宮大殿相比,就連許都的皇宮大殿也比不了。
可要是跟豬圈比起來,那又是雲壤之彆。
“有事出班早奏,無事卷簾退朝。”
劉浪一步跨出朝班:“臣有事啟奏。”
說完,將奏本呈上。
天子早就知道劉浪要奏的是什麼事,接過奏本之後,隻是走馬觀花看了一遍,就讓宦官遞給下麵的大臣們傳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