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卿且看看,太師所奏之事,是否可為?”
三公九卿接過劉浪的奏本,依次傳閱。
隻見上麵寫的就是昨夜劉浪彙報給天子的以工代賑之法。
不過片刻,這奏本就在群臣之中,掀起了軒然大波。
“啊?以工代賑,修城鋪路?”
“若是此次以工代賑,以後朝廷再征發徭役,是否都要給錢糧?朝廷哪裡有這麼多錢糧來發給徭役?”
“徭役本就是那些農夫應為之事,怎麼還能給他們發錢糧呢?我看這個以工代賑大可不必,朝廷不是開設了粥廠嗎?每天官他們兩頓飯,就已經是朝廷的仁德了,沒必要再額外給他們錢糧。”
大臣們七嘴八舌,核心就是一個,重建城池可以,開設粥廠也可以,但是以工代賑不行。
縱觀曆史,有當皇帝的傻子,可沒有當官的傻子。
換句話說,傻子就當不了官。
至少朝中的這些大臣們,一個個的粘上毛都比猴精,劉浪隻是提出了以工代賑,還沒進一步的提出取消徭役製度,改為雇傭製度。
這些大臣們就已經看穿了劉浪下一步計劃。現在以工代賑,等那些農夫們嘗到了甜頭,以後的徭役是不是都要按照以工代賑的方式發放錢糧?那流傳了上千年的徭役製度,是不是就要廢除了?
這怎麼可以?
先不說徭役是國家的重要財政來源之一,就說廢除徭役之後,我們這些士族該怎麼從中上下其手?我們的家族以後還怎麼拿捏那些草民?
徭役製度是一塊大蛋糕,或許古代的王朝許有因為徭役製度亡國的,但士大夫階層卻從來沒有因為徭役製度受到過任何損害,反而從中受益良多。曆朝曆代都是如此。
最最主要的一點,徭役製度可以把人明確的分為兩個階層。士大夫是不用服徭役的,隻有那些賤民草民才要服徭役。你現在取消徭役製度,是不是說我們士大夫的特權又少了一項?
國可以亡。
但士大夫階層的特權,半點不能少。
這就是曆朝曆代都很清楚徭役的危害,可卻從來沒有哪個朝代能夠徹底的廢除徭役製度,因為這損害了整體士族階層的利益。
宋朝的王安石變法沒有,清朝雍正的士紳一體納糧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徭役製度,可等他的好大兒一登基,士紳一體納糧也徹底涼涼了。
最後由一位大臣龍套,沒名字)出班上奏:“陛下,這自古以來,築城鋪路,都是征發徭役,還沒聽說過要用錢糧雇傭民夫的。以臣之見,此事斷不可為。”
“自古以來?有多古?”劉浪不等天子開口,直接懟臉說道:“倘若是自太祖之前,尚還沒有大漢,是否說明我大漢也不該有啊?嗯~?”
“你…你…血口噴人。”
這大臣被氣的哆哆嗦嗦。話都不利索了。
喜歡乘坐熱氣球去三國請大家收藏:()乘坐熱氣球去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