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打仗確實差點火候,尤其是指揮大軍團作戰,彆說跟曹操比,就算是比袁紹都大有不如。
但不得不說,他治理民生,平衡各方,調和內政,著實是把好手。
也難怪曆史上,劉備從樊城敗退時,有那麼百姓願意拋家舍業跟著他渡江南下。
因為劉備總能讓人從他身上,看到希望——吃飽飯的希望。
曆史上劉備身為一個外來戶,能夠坐穩益州之主的位子,人格魅力是一方麵,梳理內政協調各方的能力也是一方麵。
尤其是在夷陵之戰後,蜀漢精銳全都被葬送的情況下,劉禪繼位後,依舊能夠順利的坐穩皇位,靠的是誰?
還不是劉備搭建出來的框架足夠結實,打的基礎足夠牢固,隻要朝中有一二靠譜的輔政大臣,就能保著劉禪繼續坐皇位。
你說劉禪是靠著諸葛亮,才坐穩的皇位,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劉備給他留下的基礎,諸葛亮也不可能穩住局勢。
你可以說劉備打仗人菜癮大,但你不能說他沒有治理天下之才。
相比於軍事方麵的才能,劉皇叔在內政方麵的成就真的是三國頂尖的。
如今的關中,就被劉皇叔治理的井井有條。
可謂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
關中如今人口稀少,劉浪遷徙涼州漢民填充關中,幾十萬人口的大遷徙,不論在任何朝代,都是一項艱巨的大工程。
這些人口,每一個都是未來的戰爭潛力,是漢室重新崛起的底蘊,他們每一個都彌足珍貴。
在遷徙的路上,既要保證幾十萬人的吃喝拉撒,還要預防幾十萬人彙聚後,可能產生的瘟疫,等到了關中,還要把他們打散後,分彆安置,給他們建造居住的地方,最後還要劃分農田,租借農具種子,等等等等。
這其中瑣屑繁雜之事,多如牛毛。
但劉皇叔卻能將此一一落實,方方麵麵都無可挑剔。
如今天下十三州,沒有一處不在大戰。
戰爭最大的受害者,就是這些底層的老百姓。
河北大戰一年有餘,眼見還不知何時才能消停,許多百姓實在活不下去了,就從冀州、兗州等地逃難到關中,想要找條活路。
凜冬已至!
長安城外的風雪卷著砂礫撲打在臨時搭建的流民安置點上。
劉備裹著褪色的鬥篷,踩著積雪在窩棚間穿行,發梢與眉睫都凝著白霜。
忽然,一陣劇烈的咳嗽聲從左側草棚傳來,他疾步而入,見一位新來的老婦人正蜷縮在破棉被裡發抖,身旁的孩童餓得直啃木棍。
“來人!”劉備嗓音沙啞,“速將庫中的棉衣分給他們,再調一批栗米熬煮成粥分下去。如今天氣冷了,把往日一天兩頓的米粥改成三頓。再把醫官叫來!”
他脫下自己的狐裘披在老婦人身上,動作輕柔得像對待初生的嬰兒。
隨行的官吏麵露難色:“尚書大人,這批物資是要留給明日抵達的涼州移民的......”
“他們等不及了!”劉備猛然轉身,眼中閃著罕見的怒意,“立刻調撥,休要多言!”
這已是他連續巡視的第七日。
自涼州移民的消息傳來,長安便如同一架高速運轉的精密儀器。
劉備既要處理各地流民問題,又要協調涼州移民之事。
兩者都是重中之重,稍微處理不好,很容易讓朝廷曆儘千辛萬難才樹立起來的口碑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