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中這邊鬥智鬥勇,但主戰場還是在劍閣。
龐德畢竟是偏師,人數不足是一方麵,涼州窮困,大軍的糧草輜重也跟不上,就注定西線戰場隻能是佯攻。
建安九年深秋,劍閣關下硝煙彌漫,漢軍再次對這座“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發起了連日猛攻。
趙雲、魏延所率的先鋒主力,繼續沿用著上次攻打劍門關的老戰法:數十架投石機在關前一字排開,巨石呼嘯著砸向城頭,蜀軍工事應聲崩塌,煙塵蔽日。
待城頭守禦稍緩,步軍便扛著雲梯奮勇登城,與蜀軍展開慘烈的白刃戰。
劍閣並非沒有防備。
自上次一戰之後,蜀軍在劍閣囤積了大量的滾木礌石、火油金汁、箭矢軍械等等守城用品。
守軍也換成了百戰餘生的精銳,他們依托險峻地勢,頂著如雨般落下的飛石,在城頭堆砌滾石、潑灑熱油,弓箭如雨點般射下,漢軍幾次強攻皆被擊退,關下屍積如山,鮮血染紅了山道。
趙雲在中軍帳內眉頭緊鎖,深知劍閣不破,伐蜀大軍便難以前進半步。
此時,副將魏延正按捺不住。
他初隨主力南下,急於在劉浪麵前證明自身能力,見連日攻城未果,遂主動請纓:“將軍,末將願率敢死隊為先鋒,今夜強攻,定要拿下劍閣!”
趙雲知其勇猛,卻慮其急躁,勸道:“文長,劍閣天險,不可輕敵,需從長計議才好。”
魏延卻執意請戰,當即點選兩千精銳,皆是悍不畏死之輩,每人攜帶短刀、繩索與火把,準備趁夜攀城。
三更時分,夜色如墨。
魏延親率敢死隊,借著投石機轟擊的掩護,沿山壁隱蔽潛行至關牆下。
他身先士卒,踩著雲梯向上攀爬,奈何城頭蜀軍夜晚也沒有疏於防備,魏延剛剛爬到一半,就被值夜的蜀軍察覺動靜,即刻以弓箭、滾石反擊。
魏延左臂中箭,卻渾然不顧,拔刀斬斷射來的箭矢,嘶吼著登上城頭,揮刀斬殺數名蜀兵,撕開一道缺口。
敢死隊見狀士氣大振,紛紛攀城而上,與蜀軍在城頭展開混戰。
激戰至黎明,魏延所部已控製部分城頭,蜀軍防線岌岌可危。
守將急得連連叩關,向成都求援的文書如雪片般送出,劍閣幾乎要被漢軍撕開一道口子。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遠處山道上傳來震天鼓聲——張任率領的成都援軍終於趕到。
這位蜀地名將素有威名,麾下兵馬經過上次大戰的洗禮,又被張任操練了一年,如今也堪稱為精銳。
張任半路接到守將的求援,命令麾下大軍強行軍,抵達劍門關後,便即刻投入戰場。
張任親率騎兵衝擊城下漢軍後續部隊,又命弓箭手壓製城頭,配合守軍發起反撲。
城頭的魏延腹背受敵,既要抵擋城內蜀軍的反擊,又要應對城外援軍的攻勢,敢死隊傷亡劇增。
張任在城下高聲傳令,蜀軍士氣大振,紛紛呐喊著奪回失地。
魏延雖奮力死戰,卻架不住敵軍前後夾擊,左臂傷勢加重,力氣漸衰,最終被一名蜀將趁隙擊落城頭,幸得部下拚死救援,才得以撤回漢軍營中。
張任趁勢率軍鞏固防線,修補城防,劍閣的危局終於得以緩解。
望著城頭重新豎起的蜀軍旗幟,張任對左右道:“方才那將將勇則勇矣,卻失於急躁,不足為慮。我所慮者,唯有劉浪趙雲。此役雖退敵,然漢軍勢大,眾將萬萬不可懈怠。”
關下漢軍營內,趙雲為魏延包紮傷口,沉聲道:“文長之勇可嘉,然攻堅當有章法,不可憑一時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