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有雲:兵貴神速!
綿竹關的硝煙尚未散儘,劉浪顧不得休整,便下令大軍加速南下。
趁著漢軍連戰連捷,士氣正旺,要一鼓作氣攻破雒城,不能給劉璋絲毫喘息之機。
若給劉璋過多時間整軍布防,雒城之戰必將陷入僵持。此時劉浪還不知道劉璋已經放棄了雒城。
是以漢軍未作片刻休整,三萬先鋒部隊攜帶輕便攻城器械,沿著綿竹至雒城的官道疾馳而下,主力大軍則緊隨其後,朝著成都方向穩步推進。
沿途州縣早已聽聞漢軍“飛天破劍門”、“一日下梓潼”的威名,又見綿竹關迅速陷落,皆無抵抗之心。
當漢軍先鋒抵達雒城時,城門早已大開,城頭上不見一兵一卒,隻有幾名地方官吏捧著印信,跪在城門之外等候歸降。
原來雒城守將接到劉璋撤兵回成都的命令後,便已率軍撤離,隻留下官吏負責交接,漢軍得以兵不血刃拿下這座成都北部的最後屏障。
雒城是成都最後一道屏障,過了雒城就可以直麵成都。
所以拿下雒城後,劉浪命先鋒部隊原地休整,一麵等待跟主力彙合,一麵養精蓄銳。
三日後,八萬漢軍儘數抵達雒城,與此前歸降的蜀軍彙合,總兵力已逾十萬。
此時劉浪已經得知,劉璋歸攏了周邊郡縣的所有兵力,想要跟漢軍在成都死磕。
劉浪在此召開軍事會議,與徐庶、趙雲、魏延等文武商議攻城之策:“成都乃益州治所,城高池深,劉璋雖已人心渙散,卻仍有八萬守軍,不可掉以輕心。當先派使者勸降,若劉璋識時務歸降,可免成都百姓遭戰火之苦;若其執意抵抗,再行強攻。”
眾將皆以為然。次日,劉浪派使者攜帶勸降書,前往成都麵見劉璋。勸降書中言明“漢室正統,師出有名,若劉璋歸降,可保其性命與家族財產,益州百姓亦能安居樂業;若負隅頑抗,待城破之日,恐難保全”。
言辭懇切,既曉以大義,又明以利害。
成都城內,劉璋看著勸降書,雙手不住顫抖。
身旁的王累、黃權等人麵露憂色,而法正、張鬆卻目露喜意,趁機勸道:“主公,漢軍勢大,成都已被團團包圍,外無援兵,內無糧草,若繼續抵抗,恐城破之日,玉石俱焚。不如歸降漢室,尚可保全自身與百姓。”
可劉璋心中仍有不甘——他父子兩代經營益州二十餘年,如今要將這片基業拱手讓人,實在難以接受。
加之王累、光權等死忠派不斷慫恿:“主公,成都城高池深,糧草尚可支撐半年,隻要堅守不出,漢軍久攻不下,必生懈怠,屆時或有轉機。”
劉璋被這番話打動,又不甘心放下手中的權利,最終咬牙拒絕勸降,將漢軍使者驅逐出城,並下令:“封閉成都四門,加固城牆,凡年滿十五至六十者,皆需參與守城;府庫糧草優先供應守軍,敢有私藏者,以通敵論處!”
勸降無果,劉浪隻得下令:“全軍出擊,包圍成都,明日發起總攻!”
十萬漢軍迅速行動,將成都城團團圍住——東、南、西、北四門各布兩萬兵力,剩餘兩萬兵力作為機動部隊,隨時支援各處;同時,劉浪命人將此前製造的熱氣球升至成都上空,一方麵監視城內動靜,另一方麵繼續以“飛天利器”震懾守軍,瓦解其軍心。
次日清晨,成都攻城戰正式打響。漢軍首先以投石機轟擊城牆,巨大的石塊如雨點般砸向城頭,城牆上的箭樓、女牆瞬間被砸得粉碎。
隨後,盾牌手在前掩護,攻城士兵扛著雲梯衝向城牆,試圖攀爬而上;熱氣球上的漢軍則向城內投擲火把與勸降傳單,城內多處房屋被點燃,守軍愈發慌亂。
劉璋親自登上北門城頭督戰,手持佩劍厲聲喊道:“弟兄們!守住成都,便是守住家園!若城破,家人皆難保全,隨我殺退漢賊!”
蜀軍士兵在劉璋的激勵下,暫時穩住陣腳,滾石、熱油、箭雨不斷從城頭落下,漢軍幾次攻至城頭,都被蜀軍擊退,城下很快堆積起雙方士兵的屍體,鮮血染紅了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