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甘寧漸落下風,江東軍陣中突然炸響一聲怒喝:“黃忠休要逞凶!東萊太史慈在此!”
話音未落,一騎如離弦之箭般衝出,馬上將領身長七尺有餘、不足八尺,肩寬腰窄,正是“猿臂蜂腰”的挺拔身形。
頷下一縷美髯垂至胸前,隨風微動;手中一杆月牙戟寒光閃爍,戟杆通體黝黑,單側刃麵形如新月,腰側懸著一把雕花寶雕弓,馬鞍兩側的箭囊鼓鼓囊囊,顯然是箭術高手。
太史慈剛在陣中目睹甘寧五十回合便氣力不支,卻依舊敢拍馬出陣。
他素以勇烈聞名,當年為救孔融單騎闖黃巾大陣,後與孫策神亭嶺大戰百餘回合不分勝負,最是不懼硬仗。
此刻見黃忠連折江東數員大將(還有周泰蔣欽),早已按捺不住,隻想親手挫一挫這老將軍的銳氣。
黃忠見甘寧策馬退走,剛要勒馬喘息,忽聞身後馬蹄聲急促,轉頭便見太史慈疾馳而來,那股“一夫當關”的淩厲氣勢,讓他心頭猛地一凜:“好強的氣場,這定是江東頂尖高手!”
他不敢有半分怠慢,當即抖擻精神,雙腿夾緊馬腹,鳳嘴刀橫握胸前,借著戰馬衝刺的力道,迎向太史慈。
甘寧退陣時恰好與太史慈擦肩而過,忙勒住馬聲道:“子義小心,這老匹夫刀沉力猛!”
太史慈微微頷首,目光卻始終鎖定黃忠,口中朗聲道:“多謝興霸提醒,某省得!”話音未落,兩匹戰馬已衝刺至速度巔峰,轟然撞在一處。
“鐺——!”
鳳嘴刀與月牙戟在半空狠狠相撞,金屬撞擊的巨響震得兩軍士兵耳膜發鳴,火星飛濺中,黃忠與太史慈皆是身軀一震,在馬背上微微晃動了一下——這一擊力道相當,竟是誰也沒占到便宜。
“果然是個硬茬!”
黃忠心中暗讚,撥轉馬頭的同時,餘光掃過太史慈的兵器——月牙戟。
這兵刃與呂布的方天畫戟不同,僅單側裝有新月刃,雖少了一側戟頭的威力,卻輕了近三成,更適合快速變招。
方才一擊,太史慈不僅接下了自己勢大力沉的一刀,還借著戟身的彈性卸去了部分反震力,手法極是精妙。
另一邊,太史慈也暗自心驚:黃忠年過半百,剛才又與甘寧鬥了五十回合,體力本應損耗不小,可這一刀的力道竟絲毫不減,手腕穩得如同磐石,這般耐力與根基,實在可怕。
他不敢耽擱,調轉馬頭後立即再次衝鋒,手中月牙戟平端而出,戟尖直指黃忠心口,招式簡單卻迅疾,帶著一股直搗黃龍的狠勁。
黃忠見戟尖襲來,腰身猛地向左側一擰,險之又險地避開,鳳嘴刀順勢劈向太史慈肋下。
可太史慈早有準備,手腕陡然翻轉,月牙戟竟中途變招,原本前刺的戟身猛地斜劈而下,單側新月刃寒光暴漲,直斬黃忠腰腹。
這一變化快如閃電,連城頭觀戰的劉磐都忍不住攥緊了拳頭,暗暗為黃忠捏了把汗。
“好——”
江東軍卻整齊大聲的為太史慈喝彩。
危急關頭,黃忠卻不慌不忙:他深知刀走剛猛,槍走靈動。月牙戟也是槍的變種,因此早就料到太史慈會變招。
隻見他手腕急轉,將刀杆橫在腰前,“鐺”的一聲,月牙刃狠狠砍在刀杆上,震得黃忠手臂發麻。
可不等他回招,太史慈手腕再次翻轉,月牙刃貼著刀杆快速下滑,竟要順著刀杆斬向黃忠握刀的手指,招式陰狠至極!
“好個太史慈!”城頭的劉磐忍不住驚呼出聲。
眼見太史慈又再次變招,打的黃忠措手不及,江東軍也再次為太史慈喝彩起來。
周瑜更是激動的情緒失控,揮舞著手中的馬鞭,一個勁的大喊“擂鼓助威、擂鼓助威……”
黃忠卻依舊鎮定,雙臂驟然發力,將刀杆向上一抬,硬生生把月牙戟推開一尺有餘,趁著這轉瞬即逝的空隙,雙腿一夾戰馬,與太史慈再次錯蹬而過。
一個回合下來,兩人都勒住戰馬,目光灼灼地盯著對方。
他們都清楚,彼此的武藝已臻至爐火純青之境,兩者之間的力量相差無幾,技巧各有千秋,想要分出勝負,全看臨陣應變與經驗積累。
太史慈心中更是明鏡似的:自己養精蓄銳多時,又是巔峰年紀,而黃忠年過半百、剛經一場惡戰,即便如此,雙方也隻是平分秋色。
若兩人都在最佳狀態,即便自己年輕力壯,恐怕也要落入下風,但想要決出勝負,沒有兩三百回合絕無可能。
對比甘寧五十回合就要落敗,並非是甘寧太弱,實在是黃忠太強。
若以武力值論,一流武將的區間在90至99,甘寧約為91,太史慈可達95,而黃忠則是穩穩的99。
91與95相差不大,交手需兩三百回合才能見分曉;95與99之間的差距也不大,同樣需要數百回合的纏鬥才能分出勝負。
唯有91與99之間,隔著難以逾越的鴻溝,是以甘寧才會五十回合便氣力不支。
此刻黃忠體力損耗,恰好讓雙方的武力值拉平,這才有了“棋逢對手”的局麵。
再次衝鋒時,太史慈徹底放開了手腳。月牙戟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時而直刺如毒蛇吐信,時而橫劈似猛虎擺尾,單側新月刃更是將“鉤、刺、掛、格”的技巧發揮到極致。
一戟刺向黃忠麵門,未等對方閃避,戟身突然下沉,月牙刃鉤向戰馬前腿;黃忠揮刀格擋,他又猛地回拉戟杆,試圖將黃忠的刀絞飛,招式變幻莫測,看得兩軍士兵眼花繚亂。
黃忠則穩紮穩打,鳳嘴刀走的全是“剛猛”路子,劈砍削剁間刀光霍霍,如同猛虎出山。
麵對太史慈的靈動戟法,他不追不趕,隻以刀身硬接硬擋,每一刀都精準地撞在戟身最吃力的位置,硬生生憑著力量與經驗拆解對方的招式。偶爾抓住空隙,鳳嘴刀便會突然提速,直取太史慈要害,逼得對方不得不回戟自保。
兩軍陣前,馬蹄聲、金鐵交鳴聲、士兵的喝彩聲交織在一起:黃忠的刀沉如山嶽,每一次劈砍都帶著“力破千鈞”的氣勢;太史慈的戟靈如蛟龍,每一次變招都藏著“出其不意”的巧勁。
陽光灑在兵刃上,折射出漫天寒光,兩人的身影在戰場中央快速交錯,竟是誰也無法占據上風,這場龍爭虎鬥,硬生生將孱陵城下的氣氛推向了頂點。
喜歡乘坐熱氣球去三國請大家收藏:()乘坐熱氣球去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