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曆史的長河之中。
曾經有諸多皇帝懷揣著壯誌雄心。
他們試圖力挽狂瀾,實現國家的複興與強盛,卻最終還是難以逃脫失敗的命運。
例如,宋神宗趙頊:
——他在位期間曾經大力推行王安石變法,心急火燎地想要扭轉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麵。
——然而,他在改革的過程之中太過於激進,忽略了朝堂之上錯綜複雜的政治和利益關係。
——新舊黨爭十分激烈,各種利益糾纏不清,使得變法難以順利推進,最終功敗垂成。
又如,唐文宗李昂:
——他試圖鏟除專權的宦官勢力,重振朝綱,於是發動了轟轟烈烈的“甘露之變”。
——卻因為計劃不周、力量不足,反被宦官勢力反撲淪為了傀儡,一切抱負皆成空談。
另外還有:漢桓帝劉誌、隋煬帝楊廣、崇禎帝朱由檢以及光緒皇帝載湉等等。
這些想要“鹹魚翻身”的各個皇帝們雖然勤政努力,卻因為種種緣故而未能達成目標。
他們的經曆猶如一部部令人歎息的悲劇——身為帝王,卻各個落到了十分淒慘的下場。
而他們最亮眼的貢獻就在於:
為後世的人們留下了許多深刻的教訓。
……
現如今。
華山派同樣麵臨著各種艱難的處境。
而且華山派也從未放棄過“鹹魚翻身”的打算。
施宗義——作為華山派有史以來最壕氣、最偉大、最瀟灑、最帥氣……的“首席大師兄”。
在他的心裡麵,自始至終都有著一個無比清晰而又堅定不移的偉大目標:
務必要讓華山派真正實現“鹹魚翻身”,重新回到武林之巔,重振門派赫赫聲威。
而施宗義親自創立的——忠義武館。
其實就是華山派實現“鹹魚翻身”的關鍵之所在。
因為“忠義武館”的外在形象、經營模式、規模體量以及它表麵上的各種所做所為。
基本上不會引起嵩山派、日月神教、少林派和武當派等等江湖勢力的重視與防備。
有了這樣的一個大前提,忠義武館才可以自由自在的發展壯大,悄咪咪地積攢實力。
因為各個江湖勢力都會自然而然的盯緊華山派,對於華山派的各種變化、各種舉措都會進行監控。
華山派的一舉一動都會被他們仔細觀察和分析,然後加以解讀,進而采取相應的措施。
華山派小打小鬨都沒有什麼關係,然而一旦出現了重新崛起的勢頭就會受到打壓。
有的門派是出於資源和權力的考量,不希望華山派崛起之後分走資源或者威脅自身地位。
——比如嵩山派。
有的門派是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和現有的江湖格局。
——比如少林派和武當派。
有的是因為曆史恩怨及理念衝突,與華山派有仇或理念相悖的勢力必然也會阻止其重新壯大。
——比如日月神教。
所以各個門派對於華山派各種動靜的嚴密監控是必不可少的,同時也是可想而知的。
有的江湖勢力甚至還在華山派安插了間諜、暗探——說的就是你——嵩山派的左冷禪。
然而他們各個對於小小的忠義武館卻毫不在意——“忠義武館?沒聽過!不用管……”
如此一來,忠義武館也剛好樂得清靜,獲得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慢慢發育、穩步提升。
而且現在施宗義又利用“萬寶樓商務賣場”大張旗鼓的給忠義武館多加了一層“商業保護膜”。
從此以後忠義武館也算是可以放開手腳大肆擴張了,發展壯大的速度必然也會加快。
等到忠義武館的“十年生聚”計劃徹底實施成功。
積攢了足夠強大的實力之後,就可以幫助華山派“鹹魚翻身”,甚至可能直接翻盤。
比如說:
建立一個統一的江湖聯盟勢力,甚至一定程度上改寫整個江湖的遊戲規則……
所以,忠義武館就是一張隱形的底牌。
——是超級無敵橫掃一切的“王炸”。
——大王和小王一起出馬的那種!
……
不過,雖然額外準備了一張“究極底牌”。
但是華山派本身也可以積極主動的做出一些改變,做好一些基本的準備工作。
隻要把握住合適的分寸,不去碰觸其他江湖勢力的“敏感神經”,基本上問題不大。
華山派,曾經因為氣宗與劍宗的內鬥廝殺而元氣大傷,各個高手們幾乎消亡殆儘。
而後又在江湖之中麵臨著來自於嵩山派、日月神教等等諸多勢力的擠壓與威脅。
它的複興和發展之路必然也是舉步維艱的,不可能毫無阻礙、一帆風順。
所以,華山派若是想要實現翻身偉業,就應當從那些“悲劇帝”的經曆之中吸取教訓。
首先,堅決不能像宋神宗那樣急於求成。
在推行門派改革與發展策略之時,需充分考量門派內外的複雜形勢以及平衡各個方麵的利益。
然後,也一定不能如唐文宗那般謀劃不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