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升門派實力和應對外部挑戰之時,務必製定出周密的計劃,確保每一步的行動都要萬無一失。
古語雲: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也。
那些曾經懷著滿腔熱忱想要大展拳腳、有所作為,最終卻以悲劇收場的各個“悲劇帝”們。
卻無意間給施宗義留下了許多值得借鑒的反麵教材。
施宗義對於各個“悲劇帝”的事跡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並從中靈活的借鑒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最後,施宗義“殫精竭慮”的為華山派量身定製了一套極為完善的“鹹魚翻身方案”。
華山派的“鹹魚翻身方案”是忠義武館“十年生聚”計劃的一個配套方案。
精準地聚焦了華山派的四大“痛點”問題,為華山派的偉大複興指明了方針和路線。
第一個“痛點”問題:內部團結。
長久以來,華山派都是受到氣宗與劍宗曆史矛盾的困擾,致使門派力量比較分散。
現如今的當務之急,是要重視門派內部的和諧與統一。
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態度去化解過往的種種積怨,整合門派的人力、物力等等各類資源。
還可以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門派活動,增強各個弟子之間的情感紐帶,團結和凝聚人心。
然後逐漸形成一股堅不可摧的內部合力,讓華山派真正成為一個團結奮進的整體。
——這個問題,通過施宗義的幾番努力操作之後,已經奠定了比較堅實的基礎。
以後隻要老嶽同誌能夠繼續加以鞏固和完善,基本上就不會出現什麼大問題了。
第二個“痛點”問題:人才儲備。
人才儲備是一個門派長遠發展的基石。
在人才培養方麵必須摒棄陳舊落後的模式,製定更加合理、貼合實際的培養體係。
華山派務必充分的尊重各個弟子們的個性差異和天賦特點,儘量做到因材施教。
積極發掘那些潛力巨大的年輕弟子,為他們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優質的修煉資源。
集中優勢打造“華山十八劍”,使其成為門派未來的中流砥柱,成為華山派的戰力擔當。
到目前為止,“華山十八劍”已經確定了十一劍,還剩下七個名額有待於補充完善。
最近幾年忠義武館給華山派送去了一千多名武學苗子,他們各個都是千裡挑一的人才。
也就是說,施宗義憑借一己之力為華山派的綿延興盛儲備了十分充足的基層力量。
而在原劇情之中,嶽不群才收了二十來個徒弟……
第三個“痛點”問題:拓展人脈。
這是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在這個風雲變幻的江湖之中,華山派絕對不能自顧自地發展,那樣未免太孤立無援了。
嵩山派的左冷禪,憑借自身的武功、才智和勢力,拉攏了許多的黑道人物為其所用。
日月神教做得更加徹底,直接以“三屍腦神丹”控製了大量的江湖散人和勢力聽其調遣。
所以——
華山派也要積極主動地與其他門派展開交流合作,多搞一些各種各樣的“聯誼團建活動”。
不過,華山派的嶽不群可能不太好意思直接拿著銀子收買人心,同時也沒有“三屍腦神丹”。
所以華山派隻能高舉“君子大義”,以“誠信友善、互幫互助、合作共贏”的名義搞事業。
雖然沒有嵩山派與日月神教那麼直接又迅速,但是也可以和一些勢力一步步建立起深厚的情誼與信任。
另外施宗義又反過來想了想,覺得華山派還要避免因為各種不必要的衝突而樹敵過多。
最好能夠營造一個有利於門派發展的寬鬆外部環境,使華山派在江湖中能夠左右逢源。
那樣一來,華山派萬一遇到什麼問題或者困難的時候也能夠獲得更多的支持與助力。
對於這個方麵施宗義是不想去操心的,就任由老嶽同誌自己去努力折騰吧。
這個事情總的來說就是:
華山派要積極進取,把朋友給整得多多的,然後又儘量把敵人給弄的少少的。
嗯……其實按照施宗義一貫的“樸素想法”——對於敵人最好還是全部乾掉算了。
古語雲得好:
那種情況叫做一了百了。
第四個“痛點”問題:提升武力。
江湖,畢竟是一個以實力說話的地方。
所以提升武力值是增強門派競爭力的核心事件。
各種武學秘笈都是華山派立足江湖的根本。
呃……施宗義仔細的想了想,忽然發現華山派擁有的各種武功秘笈貌似真不少吖。
並且,大部分都不是自家的傳承武學!
不過,隻要能夠提升門派的整體戰鬥力,倒也不必在意那些細節了。
“白貓黑貓,能夠抓到老鼠就是好貓。”
華山派的弟子們不必多慮。
大夥兒隻要努力修煉就可以了。
等到各個小夥伴們都成為了身懷絕技的頂尖高手。
到時候看看誰還敢不服氣?
要是有,拎出來直接狠狠地削一頓。
一直揍到他們“跪在地上唱征服”為止。
看看誰還敢於造次!嘎嘎嘎嘎嘎……
喜歡綜武:劍出華山請大家收藏:()綜武:劍出華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