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717年,河南新鄭的有熊氏部落正在舉行一場魔幻現實主義的接生儀式。首領少典的妻子附寶攥著草繩疼得直冒冷汗,突然窗外一道金光閃過,北鬥七星的天樞星亮得像個探照燈,三個月後,一個掌心自帶淡金色八卦紋的男嬰呱呱落地。接生婆嚇得差點把孩子摔了:"這紋路,跟咱們祭天的玉琮上的刻痕一模一樣!"
這孩子就是後來的黃帝,乳名軒轅。彆的嬰兒還在啃手指頭,他六個月大就能清晰喊出"爹爹娘親",一歲時蹲在鍛造坊看父親打鐵,突然指著燒紅的銅水說:"這塊鐵摻了硫,淬水會裂。"把老匠人驚得鋤頭都掉了——要知道,這可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次有記載的"技術點評"。
軒轅的童年堪稱原始社會的"天才少年成長記"。他蹲在洧水河邊看了三天落葉漂流水麵,回家砍倒一棵歪脖子樹,用石斧鑿出中原第一艘木筏。第一次試航時,部落裡的老巫師舉著龜甲跳腳:"木筏破開水麵,會觸怒河神!"結果軒轅帶著三個少年劃著木筏順流而下,回來時木筏上堆滿了從下遊撿的野果,從此洧水河上的"有熊氏快遞"正式開業。
種地這事,軒轅更是玩出了花。他發現把土地分成三塊輪耕,休耕的地塊撒上牛羊糞,收成能比炎帝部落的"火耕法"高兩倍。為了驗證,他專門搞了個"種地pk賽":左邊地塊用炎帝的火耕法,右邊用自己的輪耕法,中間還搞了個"實驗田",嘗試不同的草木灰配比。三個月後,右邊的穀子稈子比人高,左邊的地塊卻因為燒得太狠,出苗率隻有三成。炎帝的使者來偷師,軒轅直接送了他們一包牛羊糞:"拿回去試試,比燒山省力。"
炎帝比軒轅大二十歲,是薑水部落的首領,典型的暴脾氣技術流。聽說軒轅的輪耕法比自己的火耕法厲害,帶著三百個舉著火把的青壯就殺到有熊氏部落,把議事廳的獸皮地圖燒了個洞:"有種彆玩虛的,咱們阪泉之野見真章!"
阪泉之戰堪稱上古版"技術流對決"。炎帝的火攻隊燒著了半座山,軒轅卻放出了秘密武器——三百頭訓練了半年的戰熊。這些畜生脖子上套著浸過醋的皮套防止被火燎傷),衝進火陣就對著炎帝的火攻隊一頓亂拍,把青壯們嚇得滿山跑。正當炎帝要拔刀拚命時,軒轅突然下令收兵,騎著自己剛發明的"木輪車"雖然隻有兩個輪子,但比步行快三倍)衝到炎帝麵前:"老哥,打贏了又怎樣?你燒山我養地,你玩火我馴獸,咱們合作,讓天下人都有飯吃不好嗎?"
炎帝看著木輪車上裝的陶製酒壇嫘祖剛釀的米酒),突然把刀一扔:"先說好,你教我馴牛,我教你燒陶,以後咱們的子民互相通婚,誰也不許挖對方的牆腳。"就這樣,炎黃聯盟正式成立,中國曆史上最牛的"創業團隊"誕生了。
孟子雲:"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易傳》)翻譯成人話就是:老祖宗靠技術和腦子治天下,比靠拳頭高級多了。
蚩尤的軍隊像一團黑色潮水湧來,四千青壯個個頭戴銅盔,手裡的銅刀在陽光下泛著冷光——這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金屬兵器部隊的亮相。黃帝站在土坡上,看著對方陣中飄著的蛇、牛、鳥圖騰,突然笑了:"終於等到你了。"
三個月前,黃帝帶著二十個匠人在樹林裡鼓搗出了"指南車"。車轅上立著個木雕小人,不管車子怎麼轉向,小人的手指永遠指向南方。原理說起來挺玄乎:匠人在車軸底部嵌了塊吸鐵石從磁山撿的天然磁石),又在小人底座裝了根細銅針,利用磁石同性相斥的原理,讓小人始終指向地磁南極。
此刻戰場上大霧彌漫,蚩尤的軍隊仗著熟悉地形來回衝殺,黃帝卻淡定地指揮部隊沿著指南車的方向移動。當蚩尤的前鋒殺到跟前時,突然發現自己繞了個大圈子,又回到了黃帝的陣前——原來黃帝早讓人在樹林裡綁了塗著羊血的稻草人,蚩尤的士兵追著稻草人跑,徹底迷失在迷霧中。
黃帝的弓箭隊藏在半山腰,每人背著長竹弓,箭袋裡插著浸過草藥的竹箭。這些毒箭的配方來自嫘祖的妹妹女魃,她在山穀裡發現一種開紅花的藤蔓,汁液能讓傷口潰爛流膿。匠人把藤蔓熬成膏,塗在竹箭尖端,再用火烤乾,箭頭就變成了暗紅色。
"放!"隨著一聲令下,兩千支毒箭劃破濃霧。蚩尤的士兵中箭後慘叫不止,銅刀"當啷"落地——他們發現,這種毒不會立刻致命,卻能讓整條手臂失去知覺。更狠的是,黃帝的步兵手持三尺長的石矛矛頭用樹脂粘合了碎陶片,比銅刀更鋒利),專砍中箭士兵的手腕,一時間戰場血流成河。
當蚩尤殺到黃帝中軍帳時,突然看見旗杆上飄著一麵從未見過的旗幟:蛇的身子、鹿的角、鷹的爪子、魚的鱗片,這正是黃帝將各部落圖騰融合後的"龍圖騰"。蚩尤的士兵愣住了——他們發現,旗幟上的每一個元素,都是自己部落曾經的圖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放下武器!"黃帝站在指南車上,聲音通過牛皮喇叭空心樹乾蒙獸皮)傳遍戰場,"龍圖騰裡有你們東夷的鷹、西戎的蛇、南蠻的魚,現在咱們都是龍的傳人,何苦互相殘殺?"蚩尤的銅刀"哐當"落地,他突然意識到,自己輸的不是兵器,而是人心。
黃帝去世後,孫子顓頊接手了這個龐大的部落聯盟。當時的中原大地,巫師比村口的狗還多,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神棍",今天說"雷神要降災",明天說"地神要吃人",老百姓被嚇得連種地都不敢出門。顓頊一拍桌子:"這破規矩得改!"
他搞的"絕地天通"政策,說白了就是"神權國有化"。規定隻有中央部落的巫師能主持祭天儀式,民間神棍要是敢私自占卜,就把他們的龜甲扔進火裡燒。共工部落的首領共工不服,帶著幾十個巫師闖進顓頊的議事廳,把龜甲摔在地上:"你這是斷了我們的財路!"顓頊拿起中央部落特製的玉琮比共工的河蚌殼高級十倍),往桌上一磕:"以後祭天用玉琮,占卜用龜甲,材料都由中央統一發放——你要是能從河裡撈出玉琮,我就讓你繼續當神棍。"
共工氣不過,帶著部落殺到不周山下,玩起了"水攻"——把河水引到顓頊的部落,差點淹死幾百號人。顓頊也不含糊,早就派人在河道裡埋了竹刺,還訓練了一批"旱鴨子軍",拿著魚叉專捅潛水的共工士兵。
戰場上,共工舉著銅錘沒錯,他部落偷偷搞了金屬冶煉)大喊:"顓頊篡奪神權,天要塌了!"顓頊站在高處,舉著黃帝留下的"天命鼎"其實是個刻滿星圖的大陶罐)回應:"天塌不塌我不知道,但你的水攻,衝不垮我這鼎裡的民意!"雙方從白天打到黑夜,共工的銅錘砸壞了三根旗杆,顓頊的玉琮也磕出了裂紋,最後共工一怒之下,真的把不周山的一塊巨石砸塌了當然,天沒塌,後來女媧補天那是後話)。
戰後,顓頊把共工的部落收編,設立"水利部",讓共工當部長:"以後彆搞神神鬼鬼的,好好治水,老百姓吃飽了,比什麼神諭都管用。"
孔子點評:"顓頊治氣以教化,潔誠以祭祀。"《大戴禮記》)意思是,這哥們兒靠製度和誠信治國,比他爺爺更懂"上層建築"。
顓頊去世後,族侄帝嚳接了班。這位老兄上台第一句話就是:"彆老想著打仗,把田種好才是正經事。"當時中原鬨旱災,巫師說要殺三個童男童女祭天,帝嚳把巫師的龜甲沒收了:"你要是能讓老天下雨,我把王位讓給你;要是不能,就跟我去挖井。"
挖井這事,帝嚳玩出了技術含量。他讓族人觀察螞蟻搬家的路線,跟著蟻穴往下挖,果然找到了地下水。為了防止井水變臭,他發明了"井欄術",用石頭砌成井圈,還在旁邊種上艾草驅蟲。老百姓喝上井水後,編了首歌謠:"帝嚳挖井,旱魃逃遁,神龜雖壽,不如人狠。"
帝嚳有個絕活,能記住每個族人的特長:張三手穩,適合當陶匠;李四腿快,適合當斥候;王五嘴甜,適合當使者。有次一個部落首領抱怨手下人偷懶,帝嚳去視察,發現是任務分配不合理——讓瘦小夥搬石頭,壯漢摘果子,能有效率嗎?他當場重新分工,讓每個人都乾擅長的活兒,半個月後,部落的糧食產量翻了一番。
他還搞了個"績效考核":每年秋天,各部落首領帶著糧食、陶器、獸皮來中央述職,乾得好的獎勵玉墜相當於上古版獎狀),乾得差的罰掃祭台三個月。有個小部落首領偷懶,拿發黴的穀子充數,帝嚳沒罰他,而是派了個農業專家去指導,一年後,那個部落的穀子堆滿了糧倉。
黃帝打完逐鹿之戰,把龍圖騰大旗插遍中原後的第三十年,他的曾孫帝嚳遇上了新挑戰:遊牧部落"犬戎氏"的牛羊啃光了農耕部落"神農氏"的麥苗。神農氏首領帶著二十個扛著木耒的農民,把犬戎氏的羊群趕到了河裡,雙方在河邊對峙,石矛和牧鞭擦出火花,差點鬨出人命。帝嚳揣著兩個烤窩頭就趕來了,邊走邊嘟囔:"老祖宗用了三十年把龍圖騰焊在大家腦門上,你們倒好,為幾棵麥苗要拆夥?"
"都把家夥放下,先聽我說。"帝嚳蹲在河邊的沙地上,用石刀劃出三條線:"中間這條河,就當是咱們的"楚河漢界"。河南岸土地肥沃,歸神農氏種田,每畝地每年交一鬥粟米給犬戎氏——就當是給牛羊的"牧草補償費";河北岸水草豐美,歸犬戎氏放牧,每十隻羊送神農氏一隻小羊羔,算是給麥苗的"青春損失費"。"
神農氏首領把木耒往地上一戳:"憑啥我們種地的要給放牧的交保護費?"帝嚳掰了半塊窩頭扔給河裡的魚:"你以為牛羊白吃你的麥苗?它們的糞便可是最好的肥料!不信咱們搞個"田野實驗":左邊這塊地用牛羊糞施肥,右邊這塊地用你們的老法子,秋天要是左邊收成沒多兩成,我把自己的口糧全分給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