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叫簡狄的美女在洛水洗澡,突然一隻花裡胡哨的玄鳥飛過,吐了個彩蛋——不是雞蛋,是五彩石卵。簡狄心想"來都來了",一口吞了,結果肚子裡就懷上了契。這孩子出生時更誇張,百鳥叼著水果來送禮,比雙十一快遞還熱鬨,眉間還有個玄鳥胎記,活脫脫一個"天命之子"皮膚。
契小時候最煩彆人說他"天命之子",因為這意味著他不能像其他小孩一樣玩泥巴,而是跟著爸爸帝嚳巡視河渠。彆的孩子用泥巴捏小動物,他蹲在河邊用樹枝畫水脈,把洛水支流畫成玄鳥展翅的形狀。有次他偷偷把小夥伴的竹蜻蜓改裝成"水蜻蜓",放在河裡測水流,結果竹蜻蜓被衝走,氣得小夥伴要揍他:"賠我竹蜻蜓!"契卻指著河麵大喊:"看!水流分兩股了,這樣就不會淹咱們的豆子地!"小夥伴們湊過去一看,果然下遊的窪地沒被淹,從此都叫他"河渠小諸葛"。
契十六歲那年,大禹帶著治水團隊來商地考察。當時商地剛遭水災,契蹲在河邊啃窩頭,手裡還拿著根樹枝在沙灘上畫排水圖。大禹的助手伯益踢了踢他的屁股:"小子,讓讓,我們大人談正事。"契頭也不抬:"你們規劃的排水渠經過古墓群,挖到祖先骨頭可不好。"大禹聞言湊近一看,沙灘上的圖居然標出了商族祖墳的位置,還畫著繞行方案。"你咋知道古墓群在這兒?"大禹蹲下來。契抹了把嘴:"去年發大水,我在下遊撿到過陶片,上麵刻著我爺爺的爺爺的名字。"大禹哈哈大笑,拍著他的肩膀:"小夥子,跟我混吧,治水界需要你這樣的後浪!"從此契跟著大禹去龍門搞基建,彆的工匠用斧頭鑿石頭,他發明"玄鳥翼石"分流法,把巨石鑿成鳥翅膀形狀,還讓工匠在石麵上刻玄鳥紋:"水流看見咱商族圖騰,敢不聽話?"彆說,這招還真靈,原本橫衝直撞的水流順著石翼乖乖分流,從此江湖人稱"水利鬼才"。
舜帝聽說商地有個能讓水流聽話的狠人,趕緊召見。契穿著沾滿泥巴的工作服就來了,腰間還彆著半塊沒吃完的粟餅。舜帝一看:"謔,這小夥子手繭比我工齡還長,人才啊!"剛要封官,突然殿外傳來爭吵聲,原來是兩個部落為爭草場差點打起來。
舜帝指著窗外:"小夥子,你不是會治水嗎?先去治治人心吧。"契啃完最後一口粟餅,拍了拍手就往外走。兩個部落首領正在互罵,契突然蹲在地上畫了幅圖:左邊畫個糧倉,右邊畫個草場,中間畫隻玄鳥。"看見沒?你們的草場像玄鳥左翼,他們的糧倉像右翼,合起來才是完整的玄鳥圖騰。"他又掏出隨身攜帶的貝殼幣,"以後交易用這個,一貝殼換三鬥粟,誰再打架,貝殼全充公給我修河渠!"部落首領麵麵相覷,契趁熱打鐵:"下周我帶你們去看我的"玄鳥學堂",教你們的孩子讀"父子組cp,君臣講義氣",學會了就有貝殼獎勵。"從此商地百姓告彆"一言不合就乾架",見麵都能嘮兩句"今天你義了嗎",貝殼幣成了硬通貨,連大禹都派人來定製。
契上任司徒後搞了個"玄鳥學堂",第一堂課就鬨了笑話。他讓學生用耒耜在地上寫"仁"字,結果學生把"仁"字寫成了"人+二",還振振有詞:"兩個人種地,一人分兩塊地,就是仁!"契哭笑不得,乾脆帶學生去河邊,讓他們觀察玄鳥群飛:"看見沒?老鳥在前探路,幼鳥在後,這就是"長幼有序"。"有個叫阿毛的熊孩子不服,故意把同學的粟種倒進河裡。契沒懲罰他,而是讓他負責看守水渠三天。第三天暴雨來襲,阿毛發現水渠被淤泥堵塞,想起契教的"疏而不堵",趕緊帶人挖渠。等水流順暢了,他抱著契的腿大哭:"原來守渠比偷種子累多了!"從此阿毛成了學堂的"紀律委員",誰調皮就拉去守渠。
契的生活從此分成了兩半:白天扛著耒耜修河渠,晚上捧著竹簡編教材。有次他在渠邊改作業,發現學生把"君臣有義"寫成"君臣有粟",剛要發火,抬頭看見學生們正用竹筒往渠裡引水灌溉粟田。他突然笑了,在竹簡上畫了個"義"字,旁邊加了個粟穗:"對,君臣之義,就是讓百姓有粟吃。"
契發現商地百姓愛用貝殼當裝飾,乾脆推出"德義貝殼":紅色貝殼代表仁,青色代表義,黃色代表禮。有個老獵戶打獵時撿到受傷的幼鳥,契獎勵他紅色貝殼,還讓他在學堂講"仁"的故事。老獵戶一緊張,把"仁"說成"人+鳥",結果反而讓學生記住了"仁就是愛護生命"。他還把治水時的"玄鳥翼石"做成教具,讓學生觀察水流分合,順便講解"分則生,合則強"的道理。有個學生舉一反三,把家裡的漁網改成"玄鳥翼網",捕魚量翻倍,從此商地百姓都知道,契的學堂不僅教文化,還教發家致富。
商地三年一次的玄鳥祭快到了,契卻發現洛水水位異常。祭司堅持按老規矩在河邊祭祀,契急得直跺腳:"水位這麼高,祭祀台會被衝走的!"祭司翻白眼:"老祖宗的規矩能改?"契突然想到辦法,帶著學生把祭祀台改造成可移動的"玄鳥浮台",用翼石原理讓浮台隨水位升降。祭祀當天,浮台在水麵穩穩漂浮,祭司站在上麵念祭文,還以為是玄鳥顯靈,從此再也不反對他改規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契的媽媽簡狄最操心他的終身大事,每次回家都嘮叨:"隔壁阿花都會織玄鳥紋麻布了,你啥時候帶個媳婦回來?"契無奈:"娘,我每天不是修渠就是辦學,哪有時間找媳婦?"簡狄眼珠一轉:"要不我去跟舜帝申請,給你發個"司徒夫人"招聘公告?"
舜帝還真給契安排了相親,對象是有虞氏的才女娥皇。契穿著唯一的乾淨衣服赴約,結果路上看見小孩掉進渠裡,立刻跳下去救人,渾身濕漉漉地趕到相親現場。娥皇看著他drippingater的狼狽樣,忍不住笑:"聽說你會讓水流聽話,能不能讓我的心也聽話?"契撓撓頭:"我隻會讓水流分渠,要不我給你修條專屬水渠,保證不淹你的桑田?"沒想到娥皇就喜歡這種直男式浪漫,兩人婚後,娥皇把商地的紡織技術和契的水利工程結合,發明"渠邊桑田法",在水渠旁種桑樹,用渠水灌溉,商地的麻布產量翻了三倍。契逢人就誇:"我媳婦比我的翼石還厲害,能讓桑樹在渠邊開花!"
契的兒子昭明出生後,契把治水工具改造成嬰兒車:用耒耜柄做車架,翼石碎片當裝飾。昭明剛會走路,就跟著爸爸在渠邊玩"引水遊戲",把小石子擺成翼石形狀。有次昭明把渠水引到了螞蟻窩,契不但沒罵,還誇他:"不錯,知道給螞蟻修水渠了,以後肯定是治水小能手。"
夏啟建立世襲製後,派人給契送來了"侯伯"的玉璋。商地貴族們激動得不行,隻有契皺著眉頭:"夏啟把天下當成他家糧倉,咱們能當這冤大頭?"
夏使趾高氣揚地宣讀詔書:"夏王封商地為侯伯,每年進貢百車粟米!"契卻指著牆上的治水圖:"去年洛水發大水,夏王可曾派過一兵一卒?現在要粟米,先幫我們修渠!"夏使冷笑:"你就不怕夏王發兵?"契拍拍腰間的貝殼幣:"商地百姓手裡的貝殼,比夏王的兵器更硬。"他轉身對貴族們說:"咱們的粟米是用翼石護著長大的,憑啥給夏啟當冤大頭?以後誰再提進貢,就去守渠三個月!"貴族們麵麵相覷,想起契連祭司的規矩都敢改,隻好閉嘴
契知道夏啟不會善罷甘休,帶著族人在商地周邊修建"玄鳥堡壘",用翼石加固城牆,還在堡壘間挖通水渠,形成水網防禦。他教族人戰時引水灌敵,平時灌溉農田,商地從此成了"水做的堡壘"。有次夏啟派使者來探虛實,契故意讓他們看到百姓在渠邊歌舞,貝殼幣在陽光下閃閃發亮。使者回去稟報:"商地百姓富足,兵器藏在耒耜裡,水渠都是護城河。"夏啟從此再也不敢小覷商族。
契晚年最大的成就,就是看著自己的學生和兒子接過衣缽。昭明成了新的水利官,把翼石技術推廣到整個黃河流域;學生們帶著貝殼幣和五教理念,把商族的威名傳到東夷。
契退休後,每天坐在渠邊釣魚,卻成了商地的"人生導師"。有年輕人問他:"您當年怕不怕夏啟?"他笑指著渠水:"水流從來不怕石頭,隻要找對方向。"有貴族抱怨治理百姓太難,他說:"百姓就像水流,堵不如疏,你看這渠,彎彎曲曲,最後都能到大海。"
契臨終前,把昭明叫到身邊,露出掌心的繭子:"彆信什麼天命之子,這繭子才是天命。當年玄鳥吐卵,不是讓我當神,是讓我當百姓的手。"他指著牆上的翼石模型,"以後修渠,記得刻上百姓的名字,翼石護著水流,百姓護著商族。"昭明含淚點頭,後來在每塊翼石上都刻上工匠的名字,商地的渠牆上,密密麻麻的名字比玄鳥紋還耀眼。
契的一生,從"天命之子"的皮膚開局,卻用雙手的繭子走出了自己的路。他證明了,真正的天命不在玄鳥的翅膀上,而在每個彎腰修渠、低頭教書的瞬間。商族的崛起,不是靠彩蛋,而是靠每個商地人手心的繭子,和心中的那隻展翅玄鳥。
喜歡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請大家收藏:()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