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曹魏能臣逆襲密碼:從寒門小吏到三公的職場突圍術_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 > 第137章 曹魏能臣逆襲密碼:從寒門小吏到三公的職場突圍術

第137章 曹魏能臣逆襲密碼:從寒門小吏到三公的職場突圍術(1 / 2)

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南陽堵陽的深秋,20歲的韓暨蹲在自家鐵匠鋪的角落裡,火星子濺在他新磨的刀刃上,映得額角那道三指長的疤痕格外猙獰。三年前的場景如電影回放:父親被衙役拖走時,腰間的玉佩“當啷”落地,兄長衝上去理論,被陳茂的家丁一棍打斷脊梁。如今陳茂已是南陽首富,而韓家隻剩他一個男丁。

白天,他是揮汗如雨的鐵匠,給過往商隊打馬掌,鐵錘起落間,火星與淚水齊飛;夜晚,他化身暗夜偵探,揣著賬本潛入陳茂的貨棧。賬本上“堵陽縣衙采購鐵器三百斤,銀五十兩”的記錄讓他冷笑——父親作為縣丞,當年正是因追查這筆假賬而遭誣陷。他花了半年時間,用鐵匠鋪賺的錢買通陳茂的賬房先生,終於在一個雨夜,捧著一摞蓋著官印的真賬,敲響了南陽太守府的門。

“大人,這是陳茂勾結前縣令偽造的采購單,每筆賬都多報三成,我父兄就是因揭穿此事被滅口。”韓暨跪在堂下,聲音裡帶著金屬般的冷硬。太守接過賬本,看著上麵清晰的日期和手印,驚得茶杯落地:“你一個鐵匠,如何拿到這些?”他抬頭,疤痕在燭火下泛著光:“為父報仇,十年不晚。”

這波操作,比《琅琊榜》裡梅長蘇的複仇更直接——不搞暗殺,不結黨羽,隻用國法當刀。陳茂被處斬那天,韓暨站在法場邊,望著飄落的銀杏葉,終於卸下了壓在肩上三年的仇恨。但他不知道,這場“合法複仇”早已傳入曹操耳中,成為他後來踏入仕途的關鍵背書——畢竟,能在仇人眼皮底下搜集證據,還能保持冷靜的人,正是亂世需要的狠角色。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站在鄴城的冶鐵作坊前,看著上百匹馬累得口吐白沫,眉頭擰成了疙瘩。冶鐵都尉擦著汗彙報:“大人,每煉一石鐵,得累死三匹馬,成本實在太高。”正當老曹要發火,一個中年官員抱著木輪模型擠了進來,正是剛上任監冶謁者的韓暨。

“明公,試試水排如何?”韓暨指著模型,木輪上的葉片清晰可見,“借水力驅動鼓風,無需喂馬,效率還能高三倍。”曹操挑眉:“說得好聽,有試過嗎?”三天後,眾人來到漳河邊,隻見木輪隨水流飛轉,連接的皮囊有節奏地鼓風,爐內的鐵水咕嘟冒泡,火星子比馬排驅動時旺了一倍。

老曹當場拍板:“推廣到所有冶鐵作坊,年終給韓監冶記大功一次。”從此,曹魏的兵器鋪裡,“韓暨造”的刀劍成了質量保證,連匈奴商人都知道:“要買好刀,就找會玩水車的韓大人。”這波技術革新,相當於現代企業引進自動化生產線,韓暨也因此從技術官僚晉升為司金都尉,成了曹魏工業部長級彆的人物。

黃初元年220年),曹丕在洛陽新宮前踱步,望著空蕩蕩的太廟直發愁——四廟神主還在鄴城,祭祖大典沒法辦,新皇帝的麵子往哪兒擱?太常韓暨卻像變魔術一樣,捧出一份《宗廟遷徙計劃書》:“明公,昔周公遷九鼎至洛邑,今應迎鄴城神主至洛陽,臣已算好吉日,連祭祀流程都按《周禮》改好了。”

曹丕翻著竹簡,看著詳細的排班表和祭品清單,突然問:“朕想在泰山封禪,你看如何?”韓暨跪下:“陛下初登大寶,當以仁政治天下,封禪乃盛世大典,如今吳蜀未平,恐遭百姓非議。”曹丕雖不爽,卻不得不服——這個當年的鐵匠,如今說起禮儀來,比儒家博士還溜。

景初二年238年),80歲的韓暨被拜為司徒,成了曹魏最年長的高官。臨終前,他特意留下遺言:“彆給我修豪華墓,穿日常衣服入殮,墓裡隻放瓦器。”當其他大臣忙著給自己修生祠時,他的簡樸葬禮成了洛陽百姓的談資——原來高官還可以這樣當,不擺架子,不貪錢財,隻留一身本事和清白。

建安十年205年),冀州鄔縣的土路上,40歲的崔林背著一個破包袱,草鞋磨出的窟窿裡滲著血。他剛接到任命,去當鄔縣長,卻連買匹馬的錢都沒有。同族子弟嘲笑他:“彆人家40歲都當太守了,你還在當芝麻官。”他卻在縣衙門口貼出告示:“本縣不設車馬接送,百姓有事直接來敲堂鼓。”

三個月後,曹操征壺關路過鄔縣,看到路邊的麥田長勢喜人,隨便抓了個農夫問:“你們縣長是誰?”農夫豎起大拇指:“崔縣長啊,上個月還幫我家插秧呢,全縣的水渠都是他帶著修的。”曹操當場召見崔林,發現這個中年官員的官服補丁摞補丁,卻能把全縣的戶籍和賦稅背得滾瓜爛熟。老曹一拍大腿:“這麼能乾事的人,隻當縣長屈才了!”直接提拔為冀州主簿——遲到的逆襲,從來不是靠運氣,而是把每個小崗位都當成逆襲的基石。

黃初三年222年),幽州刺史府的彆駕急得團團轉,因為刺史崔林連皇帝親貴吳質的信都不回。“大人,吳中郎將是皇上的心腹,您多少寫兩句客套話啊!”崔林卻盯著邊境地圖頭也不抬:“北邊的鮮卑就像村裡的潑皮,你越是討好,他越覺得你好欺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到任後,沒搞任何邊境軍演,反而給鮮卑酋長送去耕牛和種子:“你們搶我們的糧食,不如自己種,我派農技員教你們。”酋長看著金黃的麥穗,半信半疑地試種,第二年居然豐收了。一年後,幽州邊境的衝突次數下降了七成,崔林卻因“不事上司”被貶為河間太守。清議沸騰:“崔使君把幽州治得夜不閉戶,就因為不會拍馬屁被貶,這還有天理嗎?”但崔林不在乎,在河間繼續推行“佛係治國”——少折騰,多做事,口碑比官位更重要。

景初元年237年),朝堂上吵成一鍋粥,劉劭的《考課論》要求給每個官員製定詳細的kpi,從每天處理公文數量到接待百姓次數都要考核。崔林卻站出來潑冷水:“周官考課夠詳細了吧?但康王之後還不是衰落了?關鍵在人,不在條文。現在軍隊調度無常,官員職責天天變,搞複雜考核不如抓大放小。”

他舉了個例子:“就像咱們穿衣服,抓住衣領,整件衣服就順了。太祖曹操)當年製定的製度已經夠用,關鍵是守住根本,彆今天改明天變。”明帝曹叡聽得頻頻點頭——畢竟,天天搞考核,官員都忙著做報表,誰還有時間辦實事?後來考課法果然簡化,崔林也因“看透本質”入拜司空,成了曹魏的“極簡主義治官大師”。

初平三年192年),陳留郡的酒肆裡,15歲的高柔聽著張邈與曹操稱兄道弟,卻悄悄對兄長說:“張邈表麵對曹公恭敬,實則忌妒他的才能,早晚會反。”兄長敲他腦袋:“小孩子彆亂說話。”但高柔堅持帶著全家投奔袁紹,臨走前還藏起了家中的地契和賬本——後來張邈果然聯合呂布偷襲兗州,曹操差點無家可歸,這才想起當年那個預言精準的少年。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大營裡,逃兵宋金的母親和弟弟即將被處死,刑場上擠滿了圍觀的士兵。高柔擠到曹操麵前:“明公,殺了他們,其他士兵隻會覺得‘逃也是死,不逃也是死’,不如留著,讓逃兵知道家人還活著,說不定會回來。”曹操握著劍柄的手頓住:“你敢質疑軍法?”高柔跪下:“軍法是為了讓士兵效命,不是為了泄憤。”

老曹最終采納了建議,救下宋金一家。後來校事盧洪濫用職權,隨意抓人,高柔又勸諫:“設校事就像養獵犬,養好了能抓賊,養壞了會咬人。”曹操雖然不爽,但盧洪後來因貪汙被誅,等於變相承認了高柔的正確——在曹操的刀下玩法律,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精準的利弊分析。

景初二年238年),明帝曹叡正在氣頭上,因為宜陽典農劉龜在禁苑射兔被抓,卻沒人敢說誰告的密。高柔作為廷尉,卻堅持要知道告密者姓名:“陛下,廷尉的職責是公平,現在連誰告的密都不知道,如何定罪?”曹叡拍案:“劉龜該殺,你問那麼多乾什麼?”高柔卻重複上奏,言辭犀利:“如果法律可以隨陛下的喜怒改變,那天下還有什麼公平可言?”

朝堂上一片寂靜,曹叡盯著高柔花白的頭發,突然想起父親曹丕臨終前的話:“高柔是法律的守護者,不可輕慢。”最終,他交出了告密者張京的名字。高柔當場審訊,發現劉龜隻是誤闖禁苑,根本不是故意射兔——這波操作,比《包青天》裡的鍘美案更硬核,因為他麵對的是皇帝,卻依然守住了法律的尊嚴。

初平年間,涿郡的戰亂中,孫禮與母親失散,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同郡馬台冒死穿越火線,終於在亂軍中找到他母親。後來馬台因誤殺官吏被判處死刑,孫禮做了個驚人的決定:他買通獄卒,放馬台越獄,自己卻去自首:“馬台救我母,我救他命,要殺就殺我。”

曹操聽說後,不僅赦免兩人,還感歎:“能為恩義舍命的人,必能為國家舍命。”從此,孫禮踏上仕途,起點就是司空軍謀掾——在職場中,有時候“敢擔責任”比“有能力”更重要,因為這證明你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

正始二年241年),芍陂戰場,孫禮的鎧甲已經被鮮血浸透,第三匹戰馬倒在他麵前,他撿起一麵戰鼓,繼續指揮士兵衝鋒。吳將全琮的數萬大軍如潮水般湧來,而他手下隻有千餘衛兵。“後退者斬!”他的吼聲蓋過了箭矢的呼嘯,戰鼓每響一次,就有士兵倒下,但陣地始終沒丟。

從清晨戰至黃昏,士兵死傷過半,孫禮的左臂中箭,卻依然舉著鼓槌:“看看身後,是你們的妻兒老小,退一步,他們就會被屠殺!”吳軍看著這個殺紅了眼的老將,終於心生畏懼,鳴金收兵。戰後朝廷賜絹七百匹,孫禮全部分給死者家屬,自己隻留了一件帶血的戰袍——這樣的將領,士兵願意為他赴湯蹈火,因為他把士兵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官職更重要。

嘉平元年249年),清河和平原兩郡為邊界爭了八年,換了兩任刺史都搞不定。司馬宣王讓孫禮去處理,他到任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人從檔案庫搬出太祖初封平原時的地圖:“按這張圖,爭議地屬平原,邊界以王翁河為界,清清楚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最新小说: 禁欲佛子?婚後又茶又撩 八零:被棄少婦轉身隨軍被嬌寵 驚!被豪門認回的校草是千金! 誘他上癮,禁欲太子爺秒變嚶嚶怪 臭小子,我可是你師父! 十四億人求我彆死,這明星太火了 絕美大總裁,拋棄白月光來追我 武道劍吟 逼我嫁攝政王,我有孕你哭什麼 晚年萬倍返還,仙子女帝做我舔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