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曹魏能臣逆襲錄:從亂世書生到朝堂柱石的生存法則_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 > 第136章 曹魏能臣逆襲錄:從亂世書生到朝堂柱石的生存法則

第136章 曹魏能臣逆襲錄:從亂世書生到朝堂柱石的生存法則(1 / 2)

漢獻帝初平二年191年),袁紹的使者捧著黃金玉璧踏入汝南西平,馬蹄聲驚醒了正在草堂研讀《戰國策》的和洽。25歲的年輕人推了推鼻梁上的竹架眼鏡,望著使者腰間的袁氏令旗,嘴角泛起一絲冷笑——這已是本月第三波來挖人的隊伍了。

"煩請回複本初公袁紹),"和洽將竹簡往案上一放,袖口拂過硯台濺起的墨點,"冀州雖富,卻是韓馥、公孫瓚拉鋸的四戰之地;荊州雖弱,好歹有劉表的漢室招牌保底。"使者走後,他轉頭對族兄和嶠說:"沒看見荀彧帶著潁川士人往許昌跑嗎?但咱們現在去曹操那兒,不過是錦上添花;先在劉表這兒攢夠資曆,將來才有議價權。"

這波操作,像極了現代職場新人選擇"中型企業鍍金"的明智——當時的袁紹集團看似風光,實則派係林立,謀士如田豐、沮授早已卡位;劉表的荊州集團雖缺乏進取,卻給了和洽試錯的空間。他帶著親舊南下時,特意繞道潁川拜訪荀彧,留下一句"靜待明公成氣候",等於給未來鋪好了跳槽的跳板。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丞相府的早會上,毛玠正在激情演講:"諸位看看,如今朝堂之上,穿絲綢的必是貪官,乘車馬的定是汙吏!"滿座官員低頭看著自己打補丁的衣袍,大氣不敢出。和洽卻突然咳嗽一聲:"敢問毛尚書,當年蕭何治關中,有沒有要求官員都穿麻衣?"

毛玠當場噎住,和洽乘勝追擊:"節儉是個人修養,不是績效考核指標。現在官員為了裝廉潔,故意把新車藏進車庫,把新袍浸上墨汁,甚至自帶麥餅上班——這不是形式主義是什麼?"他掏出竹簡,上麵列著近期案例:"上黨太守為了迎合節儉令,竟讓百姓餓肚子交絹帛,導致三縣叛亂。治大國如烹小鮮,過猶不及啊!"

曹操摸著胡子笑了:"和侍中這話,讓孤想起當年在兗州,看到百姓吃麩糠,卻要求官員頓頓吃肉的荒唐。"他轉頭吩咐書記員:"把和卿的建議記下來,以後考核官員,政績優先於衣著。"這一仗,和洽成功阻止了曹魏版"極簡主義運動",保住了官場的務實風氣。

建安十八年213年),丞相府的議事廳裡,曹操的佩劍"倚天"狠狠劈在案幾上,木屑飛濺:"毛玠竟敢說孤"濫殺功臣",還為崔琰鳴冤?"滿座大臣俯首帖耳,隻有和洽抬頭:"明公,毛玠跟隨您三十年,從兗州屯田到赤壁練兵,哪一次不是肝腦塗地?"

曹操瞪著他:"卿想為他翻案?"和洽卻從袖中掏出調查報告:"臣暗訪了二十三位屯田校尉,毛玠選拔官員時,確實優先考慮廉潔,但從未因衣著治罪。所謂"謗毀",不過是他勸您不要加九錫的舊話。"他頓了頓,聲音放軟:"當年您赤腳迎許攸,現在卻因流言疑忠臣,傳出去,天下謀士該怎麼想?"

曹操的劍慢慢入鞘,忽然笑了:"和卿啊,孤不是氣毛玠,是氣這滿朝文武,隻有你敢說真話。"這場危機,和洽用紮實的調研和巧妙的話術,既維護了曹操的權威,又保住了毛玠的性命——職場中最危險的時刻,往往需要"專業+勇氣"的雙重加持。

漢靈帝熹平四年175年),河內溫縣的常家來了位不速之客——父親的好友郭翁。七歲的常林正在院子裡背《禮記》,郭翁故意逗他:"伯先常林父親的字)在嗎?你為何不拜?"小常林把竹簡往石桌上一磕,奶聲奶氣卻字正腔圓:"《曲禮》有雲:"父之友,吾師也。"師者,當尊其名諱。您直呼家父表字,於禮不合,為何要拜?"

郭翁愣住,隨即哈哈大笑,從袖中掏出一串荔枝:"此子若生在孔子門下,必能辯倒子路。"這件事很快傳遍溫縣,成為神童的經典案例。十幾年後,太守王匡濫用私刑,常林的叔父因鞭打門客被治罪,他竟敢登門勸說王匡的謀士胡母彪:"《尚書》說"罪疑惟輕",您讓明公濫殺立威,看似震懾百姓,實則逼民為盜。不如效仿子產治鄭,寬猛相濟。"胡母彪被說服,叔父得以釋放——從小就懂得"用對方信服的邏輯說服對方",這是頂級的溝通智慧。

建安五年200年),北方旱蝗肆虐,常林帶著宗族躲進太行山。彆人忙著囤糧,他卻下令:"把土地按肥力均分,收成按人頭分配。"有人反對,他拍著腰間的青銅劍:"現在藏糧,將來必被搶;共享糧食,才能抱團求生。"

他帶著青壯修築堡寨,發明"輪值守衛製",白天種地,晚上巡邏。當張楊的軍隊來搶糧時,堡寨裡突然飛出無數稻草人,嚇得敵軍不敢靠近。更絕的是,他把僅有的二十匹戰馬集中使用,組成快速反應隊,隻要發現敵蹤,立即鳴鑼轉移百姓——這套"軍民一體"的防禦體係,讓常林的堡寨成為亂世中的"桃花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魏明帝青龍年間,司馬懿作為河內同鄉,每次見到常林都要行晚輩禮。有人偷偷提醒常林:"司馬公現在是大將軍,您讓他拜,不怕被穿小鞋?"老頭把拐杖往地上一頓:"他要顯擺尊老,關我何事?我三十年沒升過官,不也活得好好的?"

正始年間,曹爽和司馬懿爭權,都想拉攏這位三朝元老。常林卻稱病不出,每天在院子裡種菊花,寫《論語注疏》。臨終前,他指著自己的舊官服對兒子說:"我這輩子,沒當過一天尚書令,卻讓司馬懿和曹爽都敬畏——記住,職場中最硬的後台,是彆人知道你不好拉攏。"

建安七年202年),楊俊在並州牧場遇見17歲的王象,少年正趴在石頭上用樹枝劃《孟子》,背後是深深的鞭痕。他當場解下玉佩:"這是我祖父的遺物,換你自由。"王象抬頭,眼裡閃著淚光:"大人為何幫我?"楊俊笑了:"當年韓信受胯下之辱,後來成了大將軍。你有讀書的癮,比韓信的槍癮更難得。"

十年後,王象成為散騎常侍,在朝堂上彈劾權臣,時人皆讚"有楊俊之風"。更傳奇的是初見司馬懿:建安十三年208年),19歲的司馬懿跟著兄長司馬朗拜訪楊俊,剛進門,楊俊就拍著他的肩膀對司馬朗說:"此子眼神如電,舉止如虎,十年後必成天下柱石——可惜你這當哥的,將來要靠他照顧了。"當時眾人當玩笑,後來果然應驗,司馬懿掌權後,特意追封楊俊為"貞侯",算是對這位伯樂的遲到致敬。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在銅雀台宴請群臣,突然問楊俊:"卿以為五官將曹丕)與臨菑侯曹植),誰更適合繼位?"楊俊喝了口酒,沒注意到曹丕的眼神:"五官將善治吏,臨菑侯善文章,各有所長。"頓了頓,又補了句:"不過臨菑侯的《洛神賦》,真是妙筆生花。"

這句話,成了他的催命符。黃初三年222年),曹丕巡視宛城,看著冷清的市場突然發怒:"楊俊治郡不力,收押!"司馬懿、王象叩頭流血求情,曹丕冷笑道:"當年他誇子建,卻沒把朕放在眼裡——這不是治郡的問題,是心向誰的問題。"楊俊在獄中苦笑,想起當年推薦司馬懿時的場景:"原來在帝王家,識人之明,也可能是殺身之禍。"自殺前,他把多年收集的人才檔案燒了個乾淨,火光中,那些被他提拔的寒門士子的名字,漸漸模糊。

建安三年198年),杜襲任西鄂長,麵對荊州牧劉表的一萬大軍,做出了讓所有人驚掉下巴的決定:"老弱病殘回家種地,青壯留下守城——每人發一麵腰牌,戰後憑牌領糧。"有人罵他瘋了,他卻站在城牆上大喊:"敵人來了,你們的糧食會被搶光;守住城,秋天的麥子都是你們的!"

戰鬥最激烈時,他的鎧甲被射成刺蝟,仍舉著令旗指揮:"受傷的退到二線搬石頭,能拉弓的繼續射箭!"有士兵想越城逃跑,他卻打開城門:"想走的現在出去,家人不會受牽連。"結果沒人離開,連幾個老獵戶都背著弓箭上城。城破後,他帶著50個傷兵突圍,百姓竟拖家帶口跟著他遷徙到摩陂,路上不斷有人加入:"跟著杜縣長,至少能吃飽飯!"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盯著許攸的挑釁信,手按劍柄青筋暴起:"這匹夫竟敢說"沒有我,你得不了冀州"!"杜襲卻攔住他:"明公,許攸就像廁所裡的石頭——又臭又硬,但砸不爛牆。您現在打他,好比用太阿劍斬螻蟻,天下人會說您容不得功臣。"

曹操瞪著他:"那怎麼辦?"杜襲從袖中掏出許攸的檔案:"他貪財好色,卻沒兵權。不如給他個虛職,每月送些金銀,讓他去許昌喝酒吹牛。等他鬨得百官煩了,再治罪也不遲。"曹操恍然大悟,果然封許攸為"軍師祭酒",好吃好喝供著。後來許攸因醉駕被殺,百姓竟說:"曹公英明,忍了他三年,已是仁至義儘。"——職場中,有時候"冷處理"比"熱處理"更能維護權威。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為於禁、樂進、張遼的不和頭疼不已,派趙儼去當"三軍協調使"。這位30歲的謀士沒搞團建活動,而是分彆約談:

見於禁:"將軍治軍如鐵,但若能多給樂將軍一些攻城的機會,他就不會總說您搶功勞了。"

見樂進:"您衝鋒陷陣無人能及,但若能讓張遼的騎兵打前鋒,您的步兵就能少傷亡三成。"


最新小说: 苟在末法福地當樹祖 尤裡的煩惱 修真界賣靈藥,血肉界賣鋼鐵 我的愛一生隻有你 薑小白不當皇帝可惜了 異獸了望員 讓你擺地攤,沒讓你城管局門口擺 配角:被女主偷聽心聲 都市:我有一家文娛公司 形意槍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