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張遼:"您的突襲戰術神出鬼沒,但若能提前和於將軍通氣,糧草補給會更及時。"
最後,他搞了個"戰功共享機製":三人聯名上報戰功,按兵種貢獻分配獎勵。半年後,三將竟主動申請合兵作戰,在南皮之戰中配合默契,斬袁譚首級。曹操大喜,在慶功宴上舉著趙儼的手說:"趙軍師這招,比給孤十個謀士都管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圍樊城,趙儼隨徐晃救援。看到諸將急著決戰,他卻讓人挖地道:"先給曹仁送封信,就說"大王已派徐將軍來,羽林軍正在路上"。"又讓人在江麵放漂流瓶,裡麵寫著"孫權已襲荊州",關羽的士兵撈到後,軍心開始動搖。
最絕的是決戰當天,他讓士兵在盾牌上畫滿曹軍旗號,漫山遍野都是"曹"字大旗,關羽遠遠望見,以為曹操親征,竟下令後撤。徐晃趁機追擊,趙儼卻攔住:"彆追太緊,讓關羽去和孫權掐架,咱們坐收漁利。"後來孫權殺關羽、奪荊州,曹魏不費一兵一卒得實惠——這波操作,把"借刀殺人"和"心理戰"玩得出神入化。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代郡烏丸三單於叛亂,曹操要派五千精兵鎮壓,裴潛卻申請單車赴任:"帶太多兵,他們會覺得咱們要屠城;我一個人去,反而能談條件。"
他隻帶了個翻譯,直奔單於大帳,進門就解下佩劍:"我是來談生意的,不是來打仗的。"然後掏出兩張地圖:"左邊是漢朝的代郡,百姓種地,胡人放牧,井水不犯河水;右邊是現在的代郡,你們搶了百姓的麥田,等於斷了自己的糧庫。"單於愣住,他趁熱打鐵:"隻要你們歸還搶的財物,我奏請大王封你們為世襲都尉,每年送你們鐵器和絲綢。"
當晚,他住在單於帳中,故意把皇帝賜的玉佩放在案頭:"這是魏王親賜的,你們殺了我,明天就會有十萬大軍來報仇;留著我,你們能世代富貴。"三天後,三單於焚香盟誓,歸還了所有掠奪的百姓和財物。裴潛趁機誅殺與單於勾結的郝溫等十餘人,沒費一兵一卒平定代郡——這才是頂級的"空手套白狼"職場術。
離開代郡時,裴潛對曹操說:"我對百姓寬,是讓他們念您的好;對胡人嚴,是讓他們怕您的威。但後來者若一味寬縱,必生叛亂。"曹操沒當回事,果然,他走後三個月,三單於覺得"曹魏好欺負",再次叛亂。曹操隻能派曹彰武力鎮壓,費時半年才平定——職場中,能預判風險並留下"操作手冊"的人,才是真正的價值所在。
和洽拒絕袁紹、投靠劉表,是看清"平台潛力";杜襲放棄劉表、回歸曹操,是認準"明主難遇"。他們的故事證明:職場初期,選對平台比盲目努力更重要,就像和洽說的"龍蟠幽藪,待時鳳翔"——先在中型企業積累實操經驗,再加入上升期的創業公司,才能成為核心骨乾。
和洽反對過度節儉,常林拒絕攀附權貴,都體現了"中庸"的智慧。職場中,極端化的表現如過度討好老板或對抗同事)往往招禍,反而是像和洽說的"貴處中庸,為可繼也"——保持適度的原則,不做"刺頭"也不做"老好人",反而能獲得長期信任。
楊俊識人之明,趙儼調和之術,本質都是對人性的深刻理解。楊俊知道王象的潛力,是看到其"貧賤不移"的誌向;趙儼能讓三將和睦,是抓住了"利益共同體"的關鍵——職場中,懂業務更要懂人心,學會換位思考,才能成為團隊的粘合劑。
杜襲的西鄂保衛戰,裴潛的代郡單車赴任,都展現了"冷靜決策"的重要性。麵對危機,他們不慌不亂,分析利弊後選擇最優解——就像裴潛說的"以計謀圖之,不可以兵威迫",職場中,遇到難題時,先畫思維導圖理清利害,再行動往往事半功倍。
楊俊的悲劇告訴我們:在權力核心層,"站隊"比"能力"更重要。曹操問太子人選時,他若像和洽那樣說"五官將仁厚,臨菑侯有才,皆能守成",或許能避禍。職場中,涉及高層權力鬥爭時,模糊表態比明確支持更安全。
裴潛平定代郡後,曹操說"吾有裴潛,勝得十萬大軍",因為他證明了"文官能平武亂"的價值。職場中,要找到自己的獨特優勢——哪怕是調和矛盾、撰寫報告,隻要做到極致,就是不可替代的資本。
和洽反對毛玠的節儉令時,先肯定"節儉是美德",再指出"過度的危害",這是"先揚後抑"的話術技巧。職場中,提反對意見時,先認同對方的出發點,再提出優化方案,能大幅降低被排斥的風險。
這些曹魏能臣的故事,與其說是曆史傳奇,不如說是一部穿越千年的《職場生存指南》:
和洽啟示:彆被職場"政治正確"綁架,保持獨立思考,哪怕得罪人,也要說真話——但要注意方式,用數據和案例支撐觀點,比空泛批判更有力量。
常林示範:堅守原則不攀附,時間會證明,"硬骨頭"比"牆頭草"更受尊重——但彆做無謂的對抗,學會用製度和規則保護自己。
楊俊警告:能力再強,也要懂職場站隊的藝術,彆讓"直言"變成"致命傷"——尤其是在涉及核心利益時,沉默有時比表態更明智。
杜襲傳授:在絕境中,與其硬剛,不如另辟蹊徑,"得民心"才是破局關鍵——職場中,遇到資源不足時,學會調動"隱性資源"如團隊信任、外部支持)往往能逆轉局勢。
趙儼分享:團隊不和時,彆搞和稀泥,抓住核心利益點,才能真正化解矛盾——記住,利益分配公平比情感安撫更有效。
裴潛忠告:麵對亂局,冷靜分析比盲目行動更重要,有時候"空手道"比"精兵強將"更有效——職場中,先理清問題本質,再選擇性價比最高的解決方案。
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職場逆襲,從來不是靠運氣或權謀,而是靠對人性的洞察、對時機的把握,以及在關鍵時刻的冷靜決策。就像和洽的中庸、常林的剛直、楊俊的識人、杜襲的謀略、趙儼的協調、裴潛的膽識,這些品質穿越千年,依然是職場中最珍貴的核心競爭力。
在那個"白骨露於野"的亂世,他們用智慧和勇氣書寫了屬於自己的傳奇;在今天的職場中,他們的故事依然閃耀著啟示的光芒——願我們都能從他們的經曆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逆襲心法,在時代的浪潮中,成為那個"待時鳳翔"的智者。
喜歡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請大家收藏:()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