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的一聲,牽招揪住韓忠的頭發,將他的臉撞向桌角,鮮血濺在單於印上:"曹公蕩平北方,你個邊陲小吏敢侮慢王命?"拔刀的聲音驚動帳外的鮮卑武士,峭王慌忙抱住牽招的腰:"先生息怒,此事從長計議!"牽招甩開國君,轉身對峭王拱手:"鮮卑若附曹公,戰馬可換中原鐵器,若附遼東,不過得些殘次品——何去何從,大王自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夜,峭王遣散了準備支援袁譚的五千騎兵,遼東使者灰溜溜離去。牽招站在帳外,望著柳城的星空,想起當年護棺時的誓言:"終有一日,要讓胡虜不敢正視中原。"此刻,他知道自己做到了。
太和二年228年),雁門郡的井水依然苦澀,百姓推著獨輪車去七裡外汲水,車轍在黃土路上畫出長長的痕跡。牽招站在城頭,望著遠處的山勢,突然想起在太學讀過的《禹貢》:"導水之法,貴在因勢。"
他帶著工匠踏遍群山,終於在城北發現一處泉眼。鑿山開渠的工程持續三個月,當清澈的泉水流入城內,百姓跪在渠邊捧水而飲,牽招卻已在謀劃下一件大事——選送三十名少年去太學,讓他們回來教授詩書。幾年後,雁門的邊塞童謠裡,竟有了"孔夫子,教胡兒"的句子。
對鮮卑的離間計更是妙到毫巔:他故意讓步度根襲擊軻比能的牧場,又暗中資助軻比能的仇人,讓兩部在草原上互相攻殺;同時,他修複陘北舊堡,派兵屯田,讓鮮卑人看著漢軍的糧倉流口水卻不敢搶。最絕的是,他將投降的鮮卑人編為"義從騎",讓他們充當斥候,從此,鮮卑各部的動向,每天都會出現在他的案頭。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漢中戰場的硝煙尚未散儘,夏侯淵的首級被送往成都,曹軍大營一片混亂。郭淮抱病坐在胡床上,聽著帳外的喧嘩,突然咳出一口血,染紅了胸前的征西將軍司馬印。
"傳各營校尉,到帥帳議事!"他的聲音不大,卻像重錘敲在親衛心上。當張合、徐晃等將領走進帳,看見的是一個麵色蒼白卻目光如炬的謀士,胸前的血跡未擦,卻已在地圖上標出三條撤退路線。
"淵將軍驟亡,軍心浮動,"郭淮指著地圖上的漢水,"劉備若渡水來攻,我軍必敗。但今天下大雨,河水暴漲,他不知我軍虛實,必不敢輕進。"他轉頭對張合,"將軍素得軍心,願推將軍為臨時主帥,可乎?"張合愣住,看著郭淮堅定的眼神,突然明白:這個文弱的司馬,才是此刻大營的定海神針。
次日,劉備陳兵漢水畔,看著對岸嚴整的軍陣,突然猶豫——他不知道,陣中那個持旗的將領,正是郭淮安排的疑兵。當探馬回報"曹軍無撤退跡象",他終於下令退兵,錯過了消滅曹軍的最佳時機。曹操後來聽說此事,握著郭淮的手說:"伯濟一計,保漢中不失,孤之張良也。"
第一次祁山之戰228年),郭淮盯著地圖上的街亭和列柳城,突然冷笑——馬謖屯兵山上,高詳據守列柳,看似犄角,實則漏洞百出。他親率五千兵急行軍,在列柳城下堆起柴草,放起大火。高詳率軍突圍時,迎頭撞上郭淮的長矛,敗訊傳來,馬謖的軍心已亂,街亭失守。
第二次鹵城對峙231年),隴右大旱,曹軍缺糧,諸將建議從關中運糧,郭淮卻單騎入羌寨,指著漢軍的旌旗對羌王說:"諸葛亮搶你們的牧場,曹公卻願用鐵器換糧食,何選?"羌人看著他腰間的護羌校尉印,想起他曾平定唐勌屌崖業耐名,最終同意出穀。當蜀軍因缺糧退兵,諸葛亮第一次記住了這個名字。
最絕的是北原之戰234年),諸葛亮出斜穀,諸將都認為他會直取長安,郭淮卻在北原築壘。有人嘲笑他"怯戰",他卻在中軍帳對司馬懿說:"亮若登北原,斷隴道,隴右必失。"壘牆未乾,蜀軍已至,郭淮率軍死戰,血流成河。幾日後,諸葛亮西去,諸將欲追,他卻按劍不動:"此乃聲西擊東,陽遂必危!"當夜,蜀軍果然攻陽遂,卻發現早有防備,諸葛亮仰天長歎:"郭伯濟,真吾勁敵也。"
滿寵的字典裡,沒有"權貴"二字。曹洪的賓客照殺,楊彪的案子照審,他靠的不是匹夫之勇,而是對"國法"的絕對信仰。在職場中,這種"認死理"的堅持,反而能建立不可撼動的權威——當所有人知道你不會因人情動搖,反而會主動遵守規則。
田豫破鮮卑,從不用蠻力。代郡的圓陣、馬城的煙火、烏丸的斬首,每一戰都是精密計算的結果。職場中,這啟示我們:解決問題前先分析本質,找到對方的弱點,用最小的成本達成目標——就像他用離間計讓鮮卑自相殘殺,比正麵硬剛高效百倍。
牽招的可怕,在於文武雙全。既能為老師護棺,展現書生的忠義;也能在鮮卑帳中拔刀,展現武將的狠辣。職場中,全能型選手永遠稀缺——能寫報告的同時能扛事,能溝通的同時能決斷,這樣的人,走到哪裡都是香餑餑。
麵對諸葛亮這樣的強敵,郭淮從不求全勝,隻求不敗。他像一個高明的棋手,總是比對手多想三步:你攻北原,我早設防;你聲西擊東,我預判你的預判。職場中,尤其是麵對強大對手,冷靜觀察、把握節奏比激情衝鋒更重要——有時候,等對方犯錯,就是最好的進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滿寵處理難題,講究"快、準、狠"。曹洪的賓客案,他不拖不避,直接處決;楊彪案,他用重刑逼出清白。職場中,遇到棘手問題彆拖延,越拖越容易積累矛盾,趁熱解決,反而能樹立"能辦事"的形象。
田豫對付鮮卑,核心是製造矛盾。他從不讓自己陷入多線作戰,而是讓對手內耗。職場中,當麵臨多個競爭對手,不必逐一應對,而是想辦法讓他們互相牽製,坐收漁利——就像他扶持素利對抗軻比能,自己穩坐釣魚台。
在鮮卑大帳拔刀,看似衝動,實則算準了峭王不敢殺他。職場中,麵對無理挑釁,適當展現"不好惹"的態度,反而能建立威懾。當然,這需要精準判斷對方的底線,就像牽招知道,峭王更怕得罪曹操,才敢如此強硬。
郭淮對抗諸葛亮,靠的是推演思維。他總是提前預判對方的行動,製定多套方案。職場中,做計劃時多考慮幾種可能性,提前準備應對措施,當變化來臨時,你早已準備好panb、c、d,自然能從容應對。
這些曹魏邊疆重臣的故事,與其說是軍事傳奇,不如說是一部《硬核職場生存手冊》。滿寵用剛直守護規則,田豫用謀略克敵製勝,牽招用膽識震懾宵小,郭淮用冷靜掌控節奏,他們以不同的方式,在邊疆刻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他們的經曆告訴我們:職場逆襲,從來不是靠運氣,而是靠直麵問題的勇氣、解決問題的智慧,以及堅守原則的定力。就像滿寵的鋼刀、田豫的戰車、牽招的佩劍、郭淮的羽扇,這些看似不同的"武器",最終都指向同一個目標——成為團隊中不可替代的存在。
在今天的職場,或許我們不必像他們那樣刀口舔血,但那份"硬派"的生存哲學依然適用:遇到困難不退縮,解決問題講策略,堅守原則不動搖。當你把自己煉成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命運自然會給你應有的尊重——就像滿寵們在史書中的位置,永遠閃耀著硬核的光芒。
喜歡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請大家收藏:()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